读《自卑与超越》
我们常把精神病患者,神经病患者,罪犯,酗酒者,问题少年,自杀者,堕落者,生活不能自理者,娼妓等形容为生活的失败者,为什么在我们口中他们会是失败者呢?
简单来说,我认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非但没有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是大多数成为了社会的负担,甚至给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他们会失败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败?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他们自己不争气,自甘堕落;有人认为是因为没有家教,没有教养;也有的说法是因为结识了某些品行不端的人被带坏了……..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根源问题,接下来我就具体说下什么才是导致他们失败的根源问题。
重点还是要回到一个人0-5岁时期的经历,儿童时期的某些情景很容易导致一个人拥有了错误的生活意义,成年人里的大部分失败者都是在这种情境下长起来的儿童。
1.首先,要考虑曾经因为在婴儿时期患病或由于先天的因素而导致身体器官产生缺陷的儿童。
这种儿童的心理负担非常重,他们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除非由和他们很亲近的人能把他们的注意力由他们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
一般情况下,他们都只会关心自己的感觉,以后,他们可能因为拿自身和周围其他健康的人比较而感到气馁,他们会非常纠结为什么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们甚至会因为同伴的对他们的怜悯、揶揄、躲避等行为加深自己的自卑感。
这些种种的环境都可能使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自己、丧失在社会中扮演有用角色的希望,并且会产生一种错觉,一种自己被全世界侮辱的错觉,这种感觉如果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疏导并解决问题,那么它将伴随这个人的一生。
虽然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身体残缺却对人类有过伟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身体状态很差,甚至英年早逝,这些奋力克服身体或外在困难的人,却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新的贡献和进步,奋斗使它们变得更加坚强。
但是事实证明,器官或者内分泌腺有所缺陷的儿童,绝大多数没有被导向正途,他们的困难也没有被人了解,他们大多数人只对自己感兴趣,所以大们大多是失败者。
2.第二种会被赋予错误生活意义的,是从小被娇宠的儿童
被从小娇宠的孩子会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一切需求都会得到家长的满足,他们会期待别人把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当做命令来看待,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成为上帝的宠儿。
而且他们还会认为,与众不同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结果,当他进入一个不是以他为中心的环境中时,他就会感觉怅然若失觉得全世界都亏待了他,他从小就被灌输的是只收取,不给予的概念,从没有学习用别的方法来与别人相处,总是别人服侍他,这使他丧失了独立性。
他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做成事情,当他面对困难的时候,他只有一种应对方法——乞求别人的帮助。
他似乎以为,假如他能再获得突出的地位,假如他能强迫别人承认他是特殊人物,受到别人的重视,那么他的处境就会变好。
这个例子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们身上尤为体现,从出生起,就是千人跪万人拜,所有的人都在服侍他,他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在他的三观和意识里,这就是对的,一切都以他为中心。
例如末代皇帝溥仪,很多人都一味地在责怪他叛国,成为走狗,勾结日本人成立伪满洲政府,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到他的成长背景对他心理造成的影响?
他的出身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因为他是皇帝,从小就是在娇宠的环境中长大的,整个紫禁城的人都必须听他呼来唤去,他目中无人,连第一次见到他的兄长都是直接从人家头上跨过去,那时的紫禁城外,世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听见了外边的传言,知道了外边有了新的统治者,他就问宫里的人他还是不是皇帝,宫里的人只能告诉他,只要您还在紫禁城,您就是永远的皇帝,并断绝了他和外界的来往,不许他踏出宫门。
后来他在日本人的操控下,成为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其实,他只不过是想找回昔日那种被世人追捧,被所有人重视的感觉。后来他锒铛入狱,变成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内心崩溃了,一度想过要自杀。
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身边最危险的人物,他们会装出“媚世”的面容,以博取擅权的机会,可是却暗中打击平常人在事务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甚至当他们看不到他们习以为常的谄媚和顺从,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被出卖了,他们认为整个社会都对他们充满敌意,因此会想法设法的报复,做出各种危害社会的事情
于他们而言,生活的意义在于——独占鳌头,被认为是重要的人物,并获取心中一切想要的东西。
3.第三种是被忽视的儿童。
这一点在我众多的咨询案例中很常见,我接触过大量来找我咨询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内向,自我封闭,社交障碍,自卑,不自信,胆小,极度缺乏安全感等特征,当我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后,他们当中有大部分人在小时候都存在“被忽视”这个问题。
例如在他们小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或者是父母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有角色缺失,可能是从小被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大的,亦或者父母之间关系不太好,存在争吵、家暴等行为,因此也疏于了对孩子的关爱,还有一些是因为被同伴忽视,在儿童时期被小伙伴排斥,找不到玩伴,在集体中找不到存在感。
这样的儿童从来不知道爱是什么东西,他们构建了一种没有把这些友善力量考虑在内的生活解释。
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总是会高估问题的困难,而低估自己应付问题的能力以及低估了他人的帮助和善意。
他们可能在某一刻感觉社会对他们很冷漠,然后他们就会误以为社会永远都是那么冷漠的,他们可能不会知道其实他们可以通过做对别人有利的事来赢得别人的感情和尊敬,因此,他们不但怀疑别人,也不相信自己。被忽略的儿童肯定未曾发现值得他信任的人。
以上这三种情境——器官缺陷,被娇宠,被忽视——最容易使人赋予生活错误的意义。从这些情境中成长起来的成年人几乎都会有一些问题,如果想要帮助他们,就必须重新赋予他们生活较好的意义。
我是C.Rose 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专注内向人群的情感、心态调整 练就强心态
如果你也因为性格内向而导致:
社交、成长、恋爱存在心态问题
欢迎私信我,我可以帮助你从根源解决你的困扰
想社交 想恋爱 先找 Rose 调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