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章了,本来还在想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把这部分呈现出来。
单纯做个搬运工或者目录整理员又不是我的风格。
所以这篇文章里我更想写读完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
就像一个人感冒了,其实有时候不止咳嗽一个症状,头疼、发烧、身体发软,由于生病时心理状态也会收到影响,于是多愁善感啦、敏感烦躁啦,都会一起来找你。
愤怒也一样,最开始我以为只是一种情绪而已。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原来我的愤怒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多重愤怒人格。而这些愤怒人格形成了一个愤怒原因复杂的“我‘。
就像毛线团一样,我其实很早就有自我反问的习惯,只是每次都没有头绪或者只能摸到那么一点点线头。
像我前几天和男友在超市为了买一瓶陈醋吵的不可开交。他想要大瓶壶状的,而我一直嘴上声称“挑你喜欢的”,但在他抱起那壶陈醋时,我又会情不自禁露出嫌弃的状态。
当然这传递的信号就是“你不要买这个,我会生气”。于是他只好妥协,让我挑一个我喜欢的。
我蹲下来带着非常大的情绪抱怨他的作风像个生怕饥荒的农村人作风。
(原谅我当时这种带有色彩的想法,但这是我当时真实的内心)
“你看这瓶,小巧精致,我们本来对于黑醋的使用就不是很多,买那么一大桶还占地方balabalabala……那瓶也是……”
最后我说了半天,也没给出了最终方案。
他也在不断的忍耐中爆发了“如果你要是挑不出来,那就拿这个壶装的,因为我就喜欢这种。”
一句话,迅速点燃了我。声音突然飙高的我,吼着“那你就拿好了,按你自己喜欢的来!!!!”
在当时我能感受到这种夸张的愤怒之下,我内心是十分冷静的。因为我觉得他会因为我的态度选择按照我的想法来。
出乎意料,他没有。
于是这种故意型愤怒就变成真的愤怒了。
而我当时凌乱的情绪里,一个声音不停的咆哮 :
“他为什么就是要选那瓶!又蠢又笨又占地方,他不知道我喜欢收纳整齐的习惯吗?
……对,他的作风就是跟他那农村父母一样,什么都以“大锅饭”的标准选择,不在意整洁也不在意卫生更不在意形象!
烦死了,他每次选东西都那么差劲……”
另一个声音竭力压低的不停的问着一大堆问题:
“不是一直都有注意‘不要控制他’吗,不是一直做的很好吗,为什么这点小事不行?
干嘛那么生气啊,公共场合咆哮的样子好丑,好丢人,刚刚有人朝你们俩这边看了。
你生气了?想想到底因为什么,一会怎么跟他沟通你刚刚的行为?”
为什么呢。这问题当时让我想了好久,后来就慢慢隐在心里某个角落。直到这几天看到了答案,才迎刃而解,也才终于让我有了轻松的感觉。
答案就是在我身上,有着突发型愤怒、羞耻型愤怒、故意型愤怒、习惯型愤怒和道德型愤怒,五重人格组成。
听上去感觉有点糟糕。
他不明白我为什么会突然发怒,出了超市又迅速好了,不明白为什么我嗔怒了半天他的没品位和选择,却依旧没给出一个“到底买哪瓶”的答案。
因为这是我的羞耻感在作祟,我觉得他忽略了我的习惯和喜好,我的愤怒得到了一次累积。
在我第一次轻描淡写的在他身边絮叨“小瓶酱油的好处”,希望借此提醒他:我想要他买小瓶酱油。
他没能正确get到我的点,让我的愤怒得到了二次累积。
(突发型愤怒的一个思考方式就是:我无法忍受挫折,如果等的太久或者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就会爆炸)
道德型愤怒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道德优越感,而且很爱钻牛角尖把自己困住,反复性很强。
所以我才会不停纠结在,他选东西好差劲;甚至会鄙夷他父母,70年代人的生活方式,自以为自己的品味、生活方式是好的。
不过当时的我根本想不到我是在judge人家。
“我比你优秀。
我比你更了解什么是好的。
我的价值观比你好。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正是因为我是个道德型愤怒者,所以才会有这些标志性想法。
当他忍耐了很久,却依旧把选择的权力交给我。我却喋喋不休以抱怨的形式各种责备他,就是我习惯型愤怒养成的行为习惯。
我无法给出答案,是因为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到底想怎样。总觉得怎么都不如意。我只想让他知道我生气了,非常生气,然后施给他压力。
这就是突发型愤怒的暴力形式啊。释放完心里的蒸汽压力就行,认为愤怒已经是解决问题了。
后来面对他坚持选自己喜欢的那瓶酱油,我虚张声势的愤怒连自己都知道是在假装自己生气,为的是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只是我也的确没想过局面失去掌控,我真的被自己的陷阱拉进去了。
我一直都知道我的原生家庭不完美,曾厌弃过自己的来路,也一直竭力避免重复他们的不完美。
甚至我曾经发誓,我不要找一个爸爸那样的男人,不想做一个妈妈那样的女人,也不想在未来生出一个像我这样的孩子。
但更让我苦恼的是,我努力装作自己是一个平静、谦逊、高尚的人,装的太久一度我自己都信以为真。但是依旧在那么某一刻,我爆发的瞬间还是像极了我讨厌的模样。
也就是在那种时刻,巨大的懊悔和内疚会让我对自己厌恶极了。
我没有练习这本书里作者给出的那些实践方法,因为我是一个怕麻烦的人。
但是当我知道我的易燃易爆其实一直都是在把自己训练的更加熟练,单纯发泄愤怒并没有感觉更好,反而制造了更多问题,就像吃一整盒低脂饼干来减肥一样。
而这种持续不断重复同一行为模式的结果就是麻痹了我的官能。除了愤怒我总是感受不到其他情绪,就算感受到了,也都不加思考的以愤怒的形式排解。
当我看到我灵魂的中肮脏污秽的一面,贪婪、内疚、刻薄、傲慢无礼、自以为是,我才知道了不带感情色彩的共情能力是什么。
当我看到了自己的偏执、较真和死板,我才意识到我可能需要让自己更灵活才能活的洒脱。
当我看到了自己为了一瓶酱油而故意生气,我看到了自己对于权力和控制已经达到了一种不自知的状态,甚至会为自己一直以来声称的“尊重和自由”感到羞愧。
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层层瓦解的愤怒之墙后的那个自己,那个时刻在黑暗中发出“嘶嘶”声音的炸毛黑猫,小小的、很瘦弱,浑身发抖却又尝试想要努力保护自己。
她不完美,还有点丑。身边散落了一地的记忆碎片,都是那些受到伤害的时刻,为了自己打斗到头破血流的时刻,还有独自舔舐伤口的时刻。
但那是我第一次有感动的情绪,不再是厌恶,而且还觉得有点可爱。
因为她很坚强啊。
见到她的那一刻,我唯一做的,只有慢慢蹲下去安抚她,然后轻轻抱起她,告诉她:“你真的做的很好了,谢谢你。”
身边的碎片也都在一瞬间化为点点星光。
在星光里,我不再为买一瓶酱油而纠结。因为没必要把简单的意见分歧当做是一场关乎道德的战争。
我不再为他偶尔打游戏而火冒三丈。因为打游戏不该被直接打上负面标签,我没必要要求别人跟我做同样的事情,才叫正确的事。毕竟问题来了,什么叫正确?
我也不再计算着时间,刻意在朋友圈发一些精心修过的生活照了。因为当你做了一件让情绪和灵魂得到双重成长的事时,没必要立刻向别人宣告才能提醒人们你的存在和“你在努力”这件事。只要在心里相信你是对的,不必说教、大喊大叫来推销。
我也不再为朋友只是表达一个不同的观点的时候,不假思索的去“谴责”,疯狂的摇头说“不是这样,是……“,不会再试图让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思考。如果世界只有一种思想和价值观也是一种恐怖的事情。
甚至,我能够非常坦诚,没有任何负担和他面对面的把最近每一次的愤怒,那个不太美好的自己坦白出来,能够真正的倾听对方的话。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为原生家庭苦恼了。
我自私、自卑、贪婪、有着虚假的优越感、不信任感强烈、消极敏感,这都是我。拥有着这些不被欣赏的”天赋“的确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
而这些天赋都来自于我不完美的家庭,是我羞耻感的来源,是我愤怒的来源,是让那只黑猫一直在抵御的东西。
我知道我是个差劲的人,但我依旧是个好人。
其实我是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我,看到了镜子里那个赤裸的我。
作者的改善建议我是一条没做,但在没深呼吸的情况下,我的确感受到了平静。
所以还是那句话,了解自己是改变的第一步,也是治愈的第一步。
也许看书不能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但一定能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