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读书交流会”后,又破格在书城挑选借阅两本书:余秋雨的《门孔》和莫言的《十三步》。
八月上旬,连读带抄录、复习把《论语》过完三遍,接下来开始从网上摘抄《诗经》部分篇目。按余秋雨老师推荐的篇目(七八篇),又加上自己喜欢的几篇,共抄录十三首诗歌,每天对着笔记读读,自我感觉文艺了不少。与此同时,开始翻看诺贝尔获奖大师之作——莫言著《十三步》。
读到最后,才知道本书题目由来:日常所见,麻雀只能双脚一起跳跃;传说假若有人看到麻雀单脚行走(或跳跃)时,他一定会行好运(每一步的运气不再列举),一直持续到十二步都是好运;但千万不要看到麻雀走过十三步!一旦走过十三步,前面所有的好运气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将是霉运和灾难……
这部《十三步》,读得相当艰辛。与秋雨散文的浅显易懂不同,莫言大师的小说,不深入细看真的一头雾水。前面几章,我看得云里雾里,理不清主次,抓不住主角。直到整部小说看完,才似懂非懂地明白了点儿什么。可具体明白了什么,仍然说不清道不明。大师的高度,非一般人可及!
只知道,里面的两位高中物理老师貌似主角,工作热情异常高涨,却工资不高,日子很穷,面黄肌瘦,衣不合体。家庭温饱尚且解决不了,住房问题更谈不上,接踵而来的,就是家庭难以维系。与此相反的,物理教师的妻子四处偷情,其中一个情人贵为副市长,大腹便便,脑满肠肥。
其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多条线索纵横交织。小说虽然看完了,却真的没看懂结局。对此我不自责自己,这样的大师之作,需要反复阅读才能领悟一二。但我,不打算再看一遍。因为时隔多年,老师工作变得更辛苦,待遇仍然不高也姑且忍耐了,关键是道德绑架越来越高,夹缝中越来越难生存。莫言大师30年前的作品,尚未预见如今的教育形态,仅仅书中描述,读来已是虐心。
书是好书,特别是莫言作品,更是上乘之作,读来令人沉思回味。但书中涉及的性爱问题较多,且女主角作风淫乱,觉得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