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
那些年,关于腊八的记忆
天气格外冷,中午空中飘飞了一阵小雪花。预报说明天会有中到大雪,今年的第二场大雪怕是要来了。打开日历一看:今天腊月初七,明天就是我们北方传统的腊八了。“腊八前后,冻烂石头。”这是我们这里关于腊八节的谚语。一点都没错说,怪不得今天这么冷呢!
腊八的记忆一点点映在眼前: 小时候,每逢腊月初七晚上,妈妈就把黄豆、红豆、绿豆、花生米……各种家里有的豆都用凉水泡上。我们都是怀着腊八饭的香味的美梦睡着的。
早上醒来,腊八饭的香味悠长。妈妈做这种饭,通常都是要四五点钟都起床的。晚上泡好的豆和大米、小米,玉米糁一起在锅里小火慢慢熬,直到香味出来,再把早已擀好的面下进去。一道道工序过后,腊八饭才做好。
我们这些小孩子,闻到美味,一骨碌从床上一跃而起。端起饭碗,就要盛饭,盛好就往嘴里送。这时妈妈会直接把饭碗端过去,“来来来,把这碗腊八饭端给你大爷。”大爷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守着他的光棍儿子一起过日子,怪可怜的。“好的。”到大爷家,桌子上已摆上了两碗了。是其他叔伯家孩子端的。大爷乐呵呵的吃上了……回到家,还要给三爷,四奶奶他们送去。
一碗碗腊八饭的香气在整个村子的上空飘扬,蔓延开来。迫不及待完成任务,端上自己的那碗饭呼哧呼哧大口吃起来,来不及细细品味,一碗饭已经下肚,浑身也暖和起来。这时候,经常会再吃上一碗,细嚼慢咽,慢慢享受起来……心里还想着:呵呵,过了腊八就是年,好吃的快来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没有老人跟在身边,腊八饭也不好好做了,这种节日淡了许多。但是只要一听到腊八来了,小时候的各种念想一应而来,连同那淡淡的亲情也随之而来……
腊八节小常识
普及一下腊八的来历。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 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关于腊八粥。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腊八粥的做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