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第38篇
两年前,我在设计第2期写作训练营的时候,把内容切分成了4堂课,每堂课2个小时。在上课的时候,有学员提出说,一次听2个小时太累了。我当时很吃惊,心想,我们过去在学校上课不都是几个小时的上嘛,2个小时算什么。
然后,没过多久,我就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那是因为我在听加州大学《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经济史》公开课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要集中注意力听一个小时的课程真的很有挑战。于是,在设计第3期训练营的时候,我便彻底改变过去的做法,把内容切分成22堂课,每堂课25分钟,只讲一个知识点。之后,我发现所有国外在线教育平台都是这种模式,将整体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切分,每个知识点10分钟左右,而不是过去的那种每堂课一个小时。
实际上,这种碎片化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它最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
1. 大脑是以组块(Chunk)的方式来处理信息
什么叫做组块呢?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看到“诺贝尔”这个词的时候,大脑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处理,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整理(组块)进行处理。正因为此,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一定要先把信息分解成它可以理解的组块,这个过程我们无法注意到是因为它是一个无意识的自动过程,是大脑的本能。如果,我们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能够主动的把信息按照功能或者内容分成组块的话,那么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就会提高很多,因为这样能够减轻大脑的工作量。所以,将整体内容碎片化成不同的理解模块是能够极大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 大脑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之前在讲记忆的工作原理时提到过,记忆的工作效率与注意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当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记忆力最强。然而,注意力的工作原理和肌肉的很像,它工作的时候需要消化大量葡萄糖,而葡萄糖是有限资源,持续消耗一段时间大脑就会出现疲劳感,此时工作效率也会降低。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休息来使脑力得到补充。
3. 快乐持续的时间很短暂
持续的快乐感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持续快乐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不管这件事情我们有多喜欢,如果一直不停地做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从它上面得到的快乐在减弱。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快乐,是因为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增多,而多巴胺增加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让我们能够拥有持续的快乐感,而是利用这种“快乐感”促使我们去做某件对我们“生存”有利的事情,一旦这个目的达到了,多巴胺的分泌自然就会减少,于是我们能够感到的“快乐”也逐渐消失。但是,停了一段时间,我们再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因为多巴胺的分泌增加而感受到快乐。
不过,尽管我们无法从一直做一件事情上得到持续的快乐,但是我们却能从在几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来回切换来获得持续的快乐感。
了解了大脑的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以前那种工作和学习模式是十分低效的,而碎片化工作和学习才是最符合大脑原理,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幸福感的方式。
关于如何碎片化策略来提高生活质量,我有三个建议。这部分内容,明天再具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