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并肩躺在床上,不知道为何又问起他:“妈妈叫什么名字?”孩子转过头来看着我的脸说:“卢XX”。
“那爸爸呢?”
……
大人就是那么无聊,我继续毫无悬念,一如既往地把他所认识的亲属都问了一遍。
问到“舅舅”的时候,作为妈妈的终于想到了转换思维,我说:“铜铜是舅舅的谁?”
“铜铜系舅舅葛侬(铜铜是舅舅的孩子)。”
孩子顿了一顿。继续说:“铜铜玩泥沙,被舅舅追,去外婆那了。”
妈妈听得云里雾里:“舅舅为什么要追铜铜呢?”
“铜铜玩泥沙,被舅舅打……去外婆那了。”
孩子又断断续续地向我描述了一遍,他努力地想把他所看到的情景描述出来,但他所积累的词汇量,显然还无法堆砌得起他记忆中的画面。
但,是的,这个将近两岁半的小孩,正在尝试和妈妈“聊天”,而不是被妈妈一句一句地牵着走,他开始尝试着自己组织语言来和别人沟通。
可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很快,他又从表弟玩泥沙的这个问题,转移到墙上的一根钉子去。
他用小手指着那根钉对我说:“妈妈,你不要摸那根钉,反正。”
顿了一下,他自己又补充道:“反正你不要摸。”
我心里乐了:“呵,你小子还会用‘反正’一词,量你也还不懂是啥意思,肯定是被人警告多了吧?”
不过他捡话和转为自己所用的能力,却的确值得赞赏。
晚上大家出去逛街,我抱着他,他看到身后的马路上有一摊水,就会指着水对跟在他后面的姨婆说:“姨婆,有水吖,小心点行吖。”
坐上车子,旁人也没有提醒他,他就对开车的爸爸说:“爸爸,慢慢开吖。”
此刻,他躺在我身边,小手向上摆动,口里唱歌般念道:“have a bath, have a bath, have a bath! 妈妈,到你!”
我也像他一样,两手向上伸着,做一个搓澡的动作,来回摆动:“have a bath, have a bath, have a bath! 熙熙,到你!”
……
这样的时光,真好,我们娘俩,可以躺在床上,面对面地聊天,玩乐。此刻的我,突然有一种和朋友躺在床上夜话的错觉。这种感觉很安适,很温甜。我真喜欢此刻的自己,至少此刻的我,看起来像一个慈母。
有个朋友曾经在QQ上郑重其事地向我讨教育儿经。
我哈哈狂笑地说:“我也不懂,我的这个暴脾气。”
朋友说,她也是暴脾气。
想了想,我又补充了一句:“每个母亲,基本都是一个变态的两面人。”
是的,因为孩子本来就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在对待他天使的那一面,你慈母的天性也就会被焕发出来。
但孩子魔鬼的那面,也可以轻易地召唤出你镇压在灵魂深处的爆母。
家里只有你和他在,你想洗个澡,他非得粘着你。为了安抚他,你只好说:“妈妈不关浴室的门,就半掩着。”
你刚用花洒淋得满身水,还没擦沐浴露,孩子推门进来说:“妈妈,我要洗手,手脏了。”
好,你帮他洗完手,把他推了出去,掩上了门,继续往自己身上擦沐浴露。
当你满身泡泡的时候,孩子又推了门进来,仰着头看着你说:“妈妈,屙屎。”
好吧,屎这事不能等,就算你满身泡泡,也得抱着他蹲在厕所边把。
他说拉完了。你帮他擦干净屁股,又把他推了出去。
水冲在身上,嗯……真舒服。你已经忘了孩子粑粑的臭味还弥漫在浴室里。
孩子又在门外叫了:“妈妈,屙屎。”
你的一股真气从丹田里翻涌而出转化成一声怒喝:“你就屙在外面吧!”
靠,你透过门缝一看,嗬,还真的拉了一坨在地上。
了不得,了不得,还以为他是故意找借口进来呢,想不到还真的是刚刚没拉完。
于是,你唯有又招呼他进去,继续满身是水地抱着他把屎。
帮他擦完屁股,看到他身上的衣服,也被你身上的水弄湿了,你只好帮他也洗了一次澡,娘俩才一起出来,你再小心翼翼地处理掉他就在浴室门口的那坨黄金。本来和朋友的见面时间,也因此不得不推后了。
是的,你警告过自己一万次要做慈母,但就在一个洗澡的小小环节里,你灵魂深处的爆母就已经被召唤并释放了一次。
每个人都喜欢惊喜,而每个人都抗拒意外,发生计划之外的事情,总会让我们特别抓狂。
可小孩,往往就是这种种“意外”的制造者,这个魔鬼与天使的化身,往往支配着你的情绪和生活。
他贴心的一句童语,会哄得你眉开眼笑,他的不按计划出牌,也会策得你冒火三丈。
所以,做一个慈母,并非易事。
但这不代表着你就可以肆意妄为地对着孩子整天暴跳如雷。“母亲”的这个身份,让我们学会了“妥协”也教会了勇敢。
毕淑敏曾讲过一个故事,她有个朋友极怕虫子,一条小小的虫子,可以把她逼得几近癫狂。可这个朋友当了母亲后,却居然敢碰虫子了。
毕淑敏问:“你不是最怕虫子的吗?现在为什么不怕了?”
“怕啊,可是当我女儿在公园里捡到一条小虫子,递给我的时候,我再怕也得接过来,不然我又会把‘虫子是可怕的’这一观念传递给我女儿啊。”
其实,这条虫子何尝不是隐藏在你性格中的暴躁、不耐烦和胆怯。如果你面对年幼而善变的孩子,动不动就暴跳如雷,那无言中也向孩子传递了一个讯息:面对突发事情或别人的行事超出我预期时,我是有权利炸毛的。
市侩一点来说,等你老了的时候,你也难保自己不会脑萎缩,记忆逐渐被一块无形的橡皮慢慢地擦掉。面对这样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准的你,你的一举一动或许都会是在孩子的计划之外,那他们是否也有权整日对你暴跳如雷动辄责骂?
所以“善待”孩子,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也是在“善待”你自己。
没人生来就会做母亲,但既然孩子给了你这个机会,那学一学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