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忙到焦头烂额、一脑袋麻线时,婆婆往家庭群里发来了她给娃做的山楂棒视频。
一瞬间,我的心就像被一汪清泉浸润,瞬间清明了。有这样的好婆婆,真的是我好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都说老大照书养,我的养娃历程大都是跟着丁香妈妈走的,当然,因为执行过程的原因,也踩了不少坑。
在闻味道的游戏中,我没带娃走出厨房,以至于每次我洗碗的时候,娃就缠着我说要闻好多味道,香油、酱油、醋、生抽、花椒、八角……挨个嚯嚯个遍。
刚开始婆婆特别看不过去,因为厨房是我婆婆的领地,我除了日常洗碗,用一下微波炉,再无别的贡献。
但我总是一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态度,一边顶着火力,一边让灶台上的娃快闻快闻,一会儿奶奶就要生气了。
时间一久,婆婆也习以为常,不再言语。
还有一次准备了盐、糖、奶粉、豆子玩溶于水的游戏,娃调皮把兑了很多盐的水给喝了。我被黄小胖好生唠叨,直呼没有危险的时候,妈妈就是最大的危险,小孩子的肾功能发育不全,别真玩脱了。
除了游戏,我和娃受益最大的当属丁妈的儿歌和绘本。从最早的黑白卡片到现在每天一个多小时的亲子共读,娃的语言发育一直都挺优秀,吐字清晰,用词准确,每天跟个小话痨一样,嘴巴不停。
两岁半的娃,正是让全家人神经突突的年纪,我和黄小胖在育儿上唯二不会发生分歧的事儿,就是吃零食和看电视了。
最开始我的理念是“家里坚决不备零食,没有就不会吃了”,所以我家很少用零食哄娃,娃小时候哭了,那真是硬哄,抱着哄,走着哄,转移注意力,就是没想过零食哄、视频哄。
不过很快,我的做法就招来了婆婆的讨伐。婆婆说你不给孩子买,也挡不住你孩子吃,小区里别人出门都带着零食,一到分零食的时候,你儿子就跑到别人身边,仰着脸眼巴巴望着,拉都拉不走。
黄小胖说想想也是心酸,从这开始,我和黄小胖才开始挑适合娃吃的零食,时断时续的往家里备点,且一再叮嘱婆婆,给的时候少量多次。
在零食这件事上,婆婆则是积极探索,买的不行,那就自己做。从最简单的蛋挞开始、然后烤面包、做各种花样的面食、到现在用奶粉和水果熬汁做的棒棒糖。
探索的路上,失败次数太多,大部分都是折腾一下午,娃都不一定张开嘴吃一口。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婆婆烤出来一种发面饼,我吃着又干又柴,娃却吃的津津有味。婆婆一次性会烤好多,然后装到饼干盒里,每次高兴的和娃说吃饼干了。
我和黄小胖常常感叹,要是我自己一个人带娃,估计饭都吃不到嘴里,婆婆带娃,同样的一天时间,还能做出五花八门的美食来。
得益于娃,我下班回家的晚饭也跟开盲盒一样,有时候会有自制披萨、有时候会有鸡蛋软饼、有时候会有黏豆包、有时候会有自制烧饼。
至于看电视,除了外出聚餐会让娃看一下动画片,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绞尽脑汁的和娃玩。
最开始感觉婆婆在邯郸无聊,从老家搬来了电视,可惜娃太会得寸进尺,不时嚷嚷着看电视,没办法还是送了回去。
有一次下班回来,客厅开着黄色的灯光,屋里放着萌鸡小队的声音,婆婆的身体正好挡住娃,我以为婆婆让娃看手机被我碰个正着。
结果越过婆婆一看,娃正懒洋洋靠在奶奶身上,听小爱同学里的萌鸡小队。
昏黄的灯光,依偎的祖孙,听着小爱音响打发时间,那一刻,真的有被感动到。
婆婆不折不扣的执行着我们的育娃共识。
当然,前期努力再多,如今各种规则也有崩盘的趋势,毕竟是新脑子,在反套路上可谓一日千里。
我:妈妈爱你~
娃:你爱我你让我看电视吗?只看一个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