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在我的印象中就一直是干净利落,走路慢悠悠的,封建式的裹着小脚的老太太,慈祥的面容,说话很温和的样子。我出生时,她大概已60岁左右了,因为我的爸爸在兄妹几人中排行老小,也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所以我从小就一直和爷爷奶奶在一个院子里住,在我的成长中给予我很多的关怀和爱护。
奶奶特别疼爱我,平时两位姑姑,以及其他亲戚来我家看望爷爷奶奶带来的礼品,她都会特别的留着一些,经常拿出来给我吃,有时她不舍得吃的,为了我,专门放好长时间。从我的记忆中,已寻思不到和爸妈一块住的时光,记忆中却有很多小时候跟随奶奶在一起睡觉的情况,说是男孩火力旺,给奶奶暖被窝,暖脚等。
奶奶的脚是旧社会下妇女受封建制度和思想压迫的最后一批妇女的典型代表,以脚大拇趾为锥尖的圆锥形状,脚后跟为锥底,其余四个脚趾完全叠加至脚心。奶奶每天起床后,都要费些时间把她的脚裹好,不象我们现在穿袜子那样,向上一提就能穿好的,而是专门内裹脚的长布条(类似于长条状的毛巾),一层又一层的缠绕好,也许只有这样,已具有锥尖状态的脚才不会变形,才能一直很好地保持脚的那种应有的状态。颜语中说的"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但是对于奶奶用过的裹脚布我从未闻到过不好的味道,因为奶奶在去世前几天,只要自己能起来床,她都坚持着保持自己亲自洗衣,做饭的好习惯,家里和衣物都保持整洁干净。
奶奶常用的纺线车
奶奶是一位很勤快的人,农闲时节或者家中不忙时,她就抽空把棉花纺成线缍,用来织布。每年我们家在秋季忙完后,织一次布。所以每年我们大人或小孩都会到过春节时换一身新衣服穿,也会做些新被褥之类的,或是把新布裁剪成毛巾等,用不完的新布也有一部分送给亲戚和邻居。
正在工作中的织布机
织布是一项比较费时间的事情,那时候几乎每家都有纺线车,把棉絮变成线,供平时缝补衣服和织布用,而织布机则是多家共用的,互相借用,每家每年一般也就只用一次织布机,最多两次,织布的时候,有不懂或不熟悉的地方,邻居间也会相互无偿的帮忙。从摆放织布机到完全织完布的整个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个月左右。
每隔两天或三天在乡镇所在地是两个大集市,有时候奶奶就带我一块去赶大集,到集市上买些日常用品,对小孩来说,最渴望的就是买好吃的,像油条,煎包,鸡蛋蛤蟆等,已记不清当时小孩们常玩的有什么玩具了。记得有一次赶完集回家的路上,奶奶和邻居说着话,聊天之际,我在前面走,追着一辆自行车,当时土路,高凸不平的路面,自行车也骑不多快,我就一直追着走到向村里转弯的路口,停下来等奶奶。奶奶看到我后,问我为啥没跟那人回家,我说不认识那人,他一直向前走了,我在这转弯处等你来着。也许那时还没有人贩子之说,大人没有必要的担心,小孩会丟,被拐之类的事。
奶奶一生过着勤俭的生活,由于她自已不能出外挣钱,一直在家中,和普通家庭妇女一样,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所以平时的花费来源只能向我的爷爷要,爷爷更是节约,总是省着花,尽可能多的存些积蓄,所以每次给奶奶的钱也不多,以至于后来奶奶常向我抱怨,说我爷爷苛刻他,不管够吃喝,日常买些什么东西都嫌弃说奶奶浪费,不懂的节俭。有一次爷爷的钱在去远点的集市购物时丟失了,奶奶也多次向我说:活该丟,让他不给我钱花……等等生气的话语。
由于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好像又有点病,经常吃点药之类的等事情,经济压力都落在爷爷身上,一般事情也都是爷爷来处理,在我爸爸每月领了工资后,也常常给奶奶些零用钱,实际上奶奶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记忆中奶奶常吃的药有香莎养胃丸这类养胃的药。
由于爷爷奶奶辛勤操劳,我家在村里还算相对富裕一些,没有经历象许多邻居那样吃了这顿没有下一顿饭的情况。奶奶说在吃大锅饭的那个年月,要求所有家庭上交家中所有吃的粮食和锅碗用具等,再丰收的年月一切为公的岁月里,粮食烂在地里,也不许个人私藏家中,所以在接下来闹饥荒的两年,大锅饭无以为继,许多人吃不饱。那时候,奶奶说她是多么多么的费尽心思,留足了一定的粮食,捱过了饥荒岁月,让全家没有挨饿。
在我十三岁那年,到离家5里远的乡中学上初一,离家住校了,每周回家住一个晚上,那时回家后,先到奶奶跟前床前,听她诉说好多好多的话,并把她专门留的点心给我吃。这是祖辈对我的养育和关怀,让我感受着家的温暖。多年的在外求学,.也无以回报,只能默默接受着长辈的照顾。
初三毕业,又考上了高中,继续走着求学之路,奶奶伴着我长大,她也慢慢地变老。在我高一时,家里在村西边盖了新房子,买大梁,买檩条,买砖和石头,石灰,水泥,沙子等等,爷爷和爸爸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准备了材料,开始盖房子,爸爸也日夜守护在工地,用了近二个月的时间,终于盖好了。房前种上些菜,等房子稍微干燥些后,爷爷奶奶就搬过来,照看着房子,也便于浇菜。
在这个新院里,大约住了半年左右,奶奶在厨房发现了一窝小刺猬,大约有6只多的样子。奶奶小心地给这群刺猬整理窝,也时常放些吃的,过了些日子,长大点的刺猬搬家走了。奶奶是心地善良的人,爱护这些小动物,她说这些动物会带来好运,我们一定要善待他们。
高二那年某个星期六回家来,奶奶跟我说,又要快地震了,咱们必须在院子里搭蓬子住,不这样,地震后就会遇难的。我说不会地震,唐山大地震过去好多年了,现在国家没有关于地震的报道,也没听别人说有地震的地方,放心吧,没事的。在我和奶奶反复多次争辩后,她突然用力拍了几下饭桌,大喊大嚷起来,说这是上天告诉我的,必须抓紧做好,不能在屋里住了……等等,说了一通之后,渐渐地平静下来。她说刚才她自已也不当家,是神指示这样做,咱们赶快搭蓬子吧。我着实被奶奶刚才的举动震惊了,想着要顺了奶奶的意思,帮忙把床在院里摆放好,上面搭好蓬子,防止下雨淋着以及防止晚上的潮汽和露水等。度过了夏季,秋天,天气渐冷,长吋间没发觉地震的迹象,我和奶奶又把床搬到房子里。奶奶仍然一直把一些亲戚送的礼品留下分享一部分给我吃。随着学业的紧张,我回家的次数也愈来愈少,和奶奶见面聊天的时间也更短了。
高三的某一天,正在上课的时间,老师把我喊出教室,说家中人来找。告诉我奶奶去世的消息,准备发丧,要我一块回去。我当时愣住了,不相信奶奶离开我,在恍恍惚惚中走到家门口,看着门口院里带孝的亲戚及邻居,我知道了,奶奶再也看不到我了,她永远离开了我。曾经陪伴我长大的亲人就这么与我阴阳两隔,无法呼应了。走进院里,我没能哭出来,仍然没有从心里接受奶奶离去的现实。我走进屋里,奶奶静静地躺在床上,我再也无法听到奶奶的诉说和叮咛,再也看不到奶奶慈祥的面容,当我蹲在她床边地上,拿起柳木棍时,眼泪止不住的唰唰流淌下来。
我的奶奶,愿您在天堂安息。
谨以此文献给陪伴我长大的慈祥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