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部剧看下来,有人太多人在感慨娇爷和大牛之间的爱情,有人在感动于那对老爷爷老奶奶的相濡以沫。可是我却在那一个个配角的身上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触。
【一】浩浩:月是故乡明
浩浩是国内多数孩子的缩影,优秀的同时背后有着望子更加成龙的父母,全家人不遗余力的逼着他走一条规划好的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期就是母亲陪伴女儿学音乐,父亲留守挣钱的。可怕的是,这种缺失而畸形的形态在国内是并不少见的。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心里压力总是巨大的,稍有自己的主见,陪读的母亲一开口,多半就是:我为了你都放弃了云云之类的。企图用这种心理的负罪感逼迫孩子就范。在年少离乡的他们的心里,故乡会渐渐的变作他乡,就会向大牛那样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曾经依赖曾经珍惜,才越发的害怕失去。
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用默默的搞破坏来自反抗。浩浩说了:小孩说的话,大人会听吗?与浩浩妈相反的是凌姐,她会理解自己的儿子说的:读书什么时候都可以大熊猫生孩子可是不容易碰上。凌姐是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人,即使过程并不美好也不理想:丈夫早逝,男朋友娇爷的父亲也过早的离开了她,一辈子只是一个住在鸽子窝里的小荷官。但是生活教会了她懂得珍惜。
大牛可以开着昂贵的跑车,为了挣钱不择手段;也可以在很多个女人中间来来去去;但是他自始至终宁愿搭帐篷也不愿意购置一个自己的家,因为安定的家对于他而言,更加像是回不去的14岁。所以他愿意帮助浩浩,因为来美国读书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但是人生的十四岁,却不会再来一次。他替浩浩说出的是十四岁的自己没有说出的话。
【二】郑义:多年后你我如何相见
郑义出现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期待,虽然知道娇爷最后的官配必然是大牛。但是谁的青春里没有仰望这样一个白衣少年呢,虽然时隔多年,他就似乎依然是天边那抹美丽的晚霞,而离你也不再遥不可及。他在你的窘迫困境里以一根浮木的状态出现,于是你毫不犹豫的抓住了这一根绝望的稻草。不得不说陆毅长着一张初恋的脸,他来演这种校园暗恋过的角色总是特别适合,可惜的是这种一帆风顺的人生背后,往往都会造就一个自大,经不起挫折缺乏担当的男人。娇爷最后面对这个男人的自私与退缩,只能是含着泪沉默的离开。
【三】君生我未生
王志文的商场大鳄形象更像是讽刺了当下的大叔控。即使大牛已经提醒了姣爷:有钱人不喜欢谈感情。但是姣爷还是义无反顾的为了一句“你真让人心疼”沦陷了。可能是她没有童年的经历和缺乏关爱,也有可能是为了说服自己吧。可惜她不懂成熟的男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比你早看透了这个世界,比你更早的懂得了云淡风轻的试探与考验,在你看来天大的事情在他不过只是一张支票。在这样倾斜的天平上,你凭什么砝码去进行对话呢?即使你们来到上帝面前,你们的灵魂也不会是平等的。
【四】我是天空里的一朵云
诗人,永远都是天空里的一朵云。徐志摩如若没有地方首富的爹,没有合伙投资的前妻还不知道会如何,最后还是为了陆小曼的物质欲和赶去林徽因的演讲葬身空难。这里出现的诗人一样,他怀念着上世界最后的时光,那是诗人们的顶峰,而现在只有遗落的苍白。他给年龄大上了一截的富婆做小丈夫,把自己的灵气葬送在了忍气吞声的锦衣玉食里。其实,娇爷对他而言,才真正是偶尔投影在波心里——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你偶尔遇见的那点甜,也许会让你明白你从此以后的人生都寡淡无味。
我们这一生,在千万人里不早一步不晚一步的遇上一些人,想来生活是有它自己的用意。爱情的形态有千千万万,谁也不能说它的对错或者好坏。只是我们怀念曾经那个有情书的年代,我们怀念自己拆信的期待,去信的忐忑与了无音讯时的期盼。"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愿所有人都能与心中所爱相守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