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整理概括了AboutFace4中介绍的设计研究的主要过程,以及在最后补充了用户研究的一些常见方法与书中没有描述的细节,这些方法让我们明确了我们的大致方向并且通过一些用户研究方法来验证我们的方向与方法
定性研究 OR 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的结果通常是由大量的数据来表示的,研究设计是为了是使研究者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作出有效的解释。在自然科学中广泛使用,社会科学中往往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定性研究用非量化的手段,比如观察、访问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产品用户的行为、态度和能力,产品的技术、业务和环境等问题,并且有利于设计的进展,所以,针对交互设计方法,以下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加以辅助
设计研究过程
书中介绍了如下定性研究活动在设计中最实用(大致按照执行顺序排列),本节重点在于透过我们的搜集资料,找到重点,问题所在,提出适应商业和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启动会
提出初始关键问题,为后期访谈,与产品领域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查阅产品和产品所在领域的相关文献
产品/原型和竞争者审核
产品团队检查现有版本或者原型,或者参与当前产品和竞争产品的非正式或者专家评审,熟悉当前产品对用户的优势与局限,了解当前产品的功能范围。
利益相关者访谈
利益相关者包括高管、经理、开发、销售、市场营销、顾客支持、设计和可用性的各方面代表成员等,应该在其他用户研究之前进行,便于启发开展用户研究。
单独的与利益相关者访谈并且不超过一小时,主要收集到以下相关信息
● 产品的初期设想
● 预算和日程规划 —— 能够对设计工作的范围进行核实
●技术限制和机遇
●商业驱动 ——你的商业目标是什么
●利益相关者对用户的看法
主题专家(SME)访谈
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的领域,如金融医疗等,需要与该行业的专家进行探讨,但是要认清,主题专家是专业用户,而不是当前用户;知识渊博,而不是设计师,他提出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要找出哪些问题诱导了他们的拟解决方案,并且在设计过程当中要能确保得到专家的帮助
用户/客户访谈
客户通常指购买你产品的人,用户指使用你产品的人,两者不完全重合
对于客户我们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要了解:
●购买产品的目的
●当前解决方案中遇到的困难
●购买产品时是的决策过程
●在安装、管理、维护产品时的角色
●产品所在领域相关问题和词汇
对于用户我们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要了解:
●使用产品的动机和期望
●用户何时、何原因,如何使用该产品
●用户完成工作需要知道的信息
●用户当前的任务和活动:能完成的和不能完成,既是用户需要产品来干什么,以及想干什么不能干
●用户对于工作或者活动的看法
●现有产品的问题或者不完美之处
用户观察/人种学实地研究
大多数用户害怕显得愚蠢而不太能准确的评估自己的行为,所以除了访谈我们可以尝试着直接观察用户,同时使用笔记本和数码相机捕捉信息,尽量保持真实性,或者采取路人的观察也十分有效,更加有效的自然是观察结合访谈。
人种学调查法——情景调查
方法:在用户正常的工作环境,或者适合产品的物理环境(他们的日常物品有利于挖掘相关行为的细节),把用户当成师傅,而访谈者是新的学徒,徒弟观察师傅,提出与用户相关的问题,两者采取合作的关系。同时设计师应该要巧妙的引导访谈,接下来就是研究收集到的用户行为、环境、和谈话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解读信息,发现设计的意义,但是得避免不经过用户证实的主观臆测。
Tip:A:缩短访谈进程,在一小时左右,B: 用同一组设计师依次进行每一场访谈;C:先找出用户目标;D:超越商业情境
人种学调查法——人种学访谈
(一)人种学访谈准备
A:确定候选人 确定合适的、多样化的用户样本和用户类型
B:人物模型假设(更多的用户原型见下一章)
商业产品 可以通过角色来设定人物模型,而消费者的用户类型往往源于用户的态度、能力、生活方式选择,生活阶段等因素。
人物模型假设应该建立在不同的变量基础上,比如购物的频率,喜好程度,动机,消费品用户大致可以通过组合用户类型的行为变量来区分,但是在搜集用户数据之前,很难精准地预测行为变量,所以建立假设的另一个有效途径是使用人口统计学变量,利用市场研究确定目标人群的年龄、性别、区域、收入。被访问者应该分布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范围之内,行为区分的两个重要变量是技术专业知识与行业专业知识,如果经验较少的用户是目标用户,那么我们就必须考虑对经验缺乏的行为进行支持,环境变量也应该进行区分,示例公司环境变量:公司规模、位置、产业部门、安全级别等。
C:做好计划
每个假设的行为模式大约6次访谈,才能够证实或证伪,在人物模型假设出来的变量应该在4-6次中探索,访谈变量因素可重叠,消费品的行为变量更多,就需要8-12次左右的访谈
(二)进行人种学访谈
A. 访谈团队和时间
两位设计师,一位详细记录,查找提问漏洞,一位引导并适当记录,访谈一小时左右,访谈次数在每天6次左右
B.访谈阶段
访谈阶段的基本方法
● 在交互发生的地方访谈
注意他们需要的信息类型(桌面上的便条)、不适当的系统、任务频率优先级、遵循的工作流类型等,洞察局限性与需求
●避免按照固定的话题提问,话题清单随着访谈演变
p43页 常见问题
●假装成门外汉,做一个富有同理心、善于倾听的访谈者
●采取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想结合引导提问
开放式鼓励受访者详尽地回答问题,引出更多的细节,获得更多的信息,问题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开头;而封闭鼓励简短回答,在回答偏离正轨主动拉回正轨,通常以你是,你会开头提问
●首先关注目标,任务其次
理解用户行为的原因,什么激发了用户行为,以及他们希望最终如何达成目标
●避免把用户当设计师
用户提出的方案往往缺少平衡与改良,可以从这发现其用户目标,询问这样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或者方案好在哪
●避免讨论技术问题
●鼓励讲故事,比如产品体验的具体事例
●请求演示和讲解
在了解了用户活动和交互流程等其他问题,可以请求受访者演示和讲解,或者展示与设计相关的内容
●避免诱导性问题
(三)人种学访谈之后
比对笔记,讨论观察的有趣趋势或者一些细节,回顾是否有重要问题未回答,为后续访谈制定策略, 设计团队应该通览笔记,标注重点,或者可以装订笔记,打印出一些关键性图像于公共区域
更多定性研究方法
焦点小组
在书中,作者认为焦点小组研究方法在收集用户使用产品做什么,如何使用产品,为何这么使用的表现力不佳,并且倾向与达成一致意见,其抑制行为和观念的多样性正是交互设计师需要的。
书中描述较为简略,因此参考了一下几篇文章,整理出焦点小组的常见问题与方法
isux.tencent.com/something-about-focus-group.html
www.woshipm.com/pmd/190382.html
www.zhihu.com/question/20077766/answer/63601891
什么是焦点小组?
焦点小组(focus group)就是一群人(8人左右)围坐在会议室里,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讨论一些问题,往往适用于有时接到比较紧急的调研需求,需要快速反馈问题。
访谈开始之前需要准备或者注意些什么?
访谈开始之前,我们应该确定好焦点小组成员、讨论的主题、提纲(脚本),场地与其布置等因素。
敏感或与个人关系密切的话题不适合作为焦点小组话题,以获取用户行为、个人观点等偏个人化信息为目的的调研不适合采用焦点小组,对于提纲考虑的细致程度是要求更加具体和深入的。对于一个话题,可能有几个重点考察问题?这些问题,用户可能回答出什么样的答案?需要在主持人在准备阶段就要脑洞大开尽可能考虑全面。
在焦点小组过程中,如何切入每个话题,是否要借助于道具、是否要借助于图片展示、是否要借助于一个类比的事物,都是要考虑清楚的。如果不借助于这些辅助材料、只凭语言上问和答,势必出现理解上困难、参与者乏味无聊、气氛干的情况。但是如果引导材料准备不当,有可能变成对大家回答的暗示和干扰,所以必须慎重。还有,话题间的顺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也是需要反复演练,看看是否衔接合理自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焦点小组中引导大家讨论的话题安排,一定与之前列出的研究提纲不同。
如何挑选焦点小组成员?
焦点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主持人、用户、记录员
主持人:首先支持此人需要对调研产品本身非常了解,而且需要较强的控场能力,避免讨论话题走偏或出现意见领袖式的用户。他最好是训练有素的调研专家,他对调研背景、调研目的、调研程序、分组情况都应该了如指掌
用户:个人表达太活跃/太不活跃、表达能力较差或者思维过于发散的用户都不适合作为焦点小组的参与者。对同一场焦点小组用户可以选择产品目标上不同类型的用户,组织他们讨论时也可以了解对彼此的观点和态度,但这些用户的社会背景,如社会阶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方面则不应相差太大,否则难以进行有效的讨论。
访谈开始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能只按同一种顺序询问用户意见或让总让某些人优先发言。
●尽量让用户均匀地分布在讨论桌四周,避免分布不平衡或出现“审查式”的坐位(自己和个别用户坐一边,其他人坐另一边),导致一部分用户产生压力。
●对于不同性别的用户,可以交叉安排座位,比如“男女男女男女……”的方式,避免讨论中出现小团体。
●对于特别核心或资深的用户,应多加留意,适当多给他们一些表达机会,当然,也需要和整体保持平衡。
访谈过程大致是怎么样的?
1.预热话题和发言规则
主持人在座谈开始时就应该亲切热情地感谢大家的参与,并向大家解释焦点小组座谈是怎么一回事,是参与者尽量放松。然后,真实坦诚地介绍自己,并请参与者一一自我介绍。沟通规则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并诚恳地告诉参与者:
①不存在不正确的意见,你怎么认为就怎么说,只要你说出真心话;
②你的意见代表着其他很多像你这样的消费者的意见,所以很重要;
③应该认真听取别人意见,不允许嘲笑贬低;
④不要互相议论,应该大声说出;
⑤不要关心主持人的观点,主持人对这个调研课题跟大家一样,主持人不是专家;
⑥如果你对某个话题不了解,或没有见解,不必担心,也不必勉强地临时编撰;
⑦为了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问题,请原谅主持人可能会打断你的发言等等。
2.小组成员相互介绍
3.提问或者概念测试等环节
4.收尾谢谢参与,结束座谈,并说明如何领取报酬等
访谈结束后该做些什么?
1.检查录音机是否收录到参与者的意见。
2.尽快地将会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成一份简短的摘要文件。
3.焦点小组访谈的数据和资料分析要求主持人和分析员共同参与:
他们必须重新观看录像,不仅要听取参与者的发言内容,而且要观察发言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企业在产品的概念测试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参与者往往不愿意对设计的“概念”提出激烈的反对意见,只有当企业自己观察到参与者不屑一切的嘲讽表情时,才会认识到概念并不受欢迎。
可用性测试
这块主要整理自一下几篇文章
www.woshipm.com/ucd/271932.html
isux.tencent.com/usability-test-of-multi-platform.html
什么是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重点是通过观察有代表性的用户,完成产品的典型任务,而界定出可用性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它能衡量用户完成具体的、标准化的任务的好坏程度,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可用性好的产品应该是怎么样的?
Nielsen认为可用性有五个指标,分别是易学性、易记性、容错性、交互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产品只有在每个指标上都达到很好的水品,才具有高的可用性。
●易学性:产品是否易于学习
●交互效率:即客户使用产品完成具体任务的效率
●易记性:客户搁置某产品一段时间后是否仍然记得如何操作
●容错性:操作错误出现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如何
适用阶段?
概念原型、产品原型及上市或上线产品阶段
可用性测试过程?
(一)资源准备
在测试之前,我们应该拟好测试的提纲,脚本确定好测试的方案以及测试所需物品:测试手机,测试会议室,网络,所需账号等,还有很重要的招募测试人员
如何设计任务?
A.首先,我们应该先设计好一个包括任务的情景,尽量让情景显得真实,比如“下周是你朋友生日,你打算为他买个生日礼物,你知道他喜欢蜘蛛侠,请你给他买一个蜘蛛侠模型”。B.停止条件,参试者完成到何处为完成任务。C.确定完成目标的正确途径
设计任务要点:围绕用户使用的主要目标,任务 顺序要让用户操作自然,描述方式不应该过于精细,细节才需要相对具体,任务数量恰当,测试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如何选择测试人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用户可以减少样本数量,提高研究效率。在定义目标用户时,我们从影响用户行为的关键维度下手:
●人口统计学维度: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地域等
●组织与地域特征:使用动机,如买家/卖家、企业/个人等
●对产品的态度:使用经验,如产品使用时长、竞品使用情况、互联网使用年限等
●个性特征、价值观、生活方式
据统计5名用户大约可以发现85%的问题。一般在迭代测试中,用户数量一般控制在5-10个。如果用户类型较多事,可安排每个类型3-5名用户。
卡片分类法
什么是卡片分类?
卡片分类法是一个帮助我们研究用户如何理解和组织信息,从而帮助我们规划和设计互联网产品或者软件产品信息架构的方法,主要使用于需求规划和上线时期。使用场景:信息架构设计、导航设计(分组、标签)、验证命名与需求探索
大致做法?
将信息(概念、条目、内容、小分类等)写在一张张卡片上,要求人们根据相似性将卡片放入不同的堆中,描述一下他们制定的分组。
卡片分类的类型?
开放式卡片分类 提供内容但未经过分类的卡片,让他们自由组合并且描述出摆放的原因以及类别名称。开放式卡片分类能为新的或已经存有的网站和产品提供合适的基本信息架构。
封闭式卡片分类 提供网站建立时已经存有的分组,然后要求将卡片放入这些已经设定好的分组中。封闭式卡片分类主要用于在现有的结构中添加新的内容或在开放式卡片分类完成后获得额外的反馈。
注:有时候你可以混合这两种分类技术。在一组用户当中执行开放式的卡片分类法以决定高层级的分类类别。然后在另一组用户当中执行封闭式的卡片分类,运用上一组用户中得到的新分类类别,看看这组用户是否很容易就能把存在的内容归入到这些类别当中。
它有哪些劣势?
只能捕捉“表面现象”——测试用户可能并不会考虑内容是什么或如何使用它,可能只是通过表面特征进行排列,比如根据文件类型排列
分析会耗费时间——卡片分类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分类,但是数据的分析却是非常困难和耗时间的,特别是如果测试用户最后反馈的结果并不一致。
结果差异——可能最后参加测试者提供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但也有可能会相差很大
不考虑用户目标——卡片分类本质上其实是一种以内容为中心的技术。如果在使用时没有考虑用户的目标,它可能会导致整个信息架构并不适合用户真正使用下的状况。信息需求分析和行为目标分析是必要的,这样可以确保排列的内容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和由此产生的信息架构能够完成用户的目标。
如何执行启发式评估?
(1)确定“卡片”
①确定有多少“卡片”需要进行分类。(每次测试不要超过50到70个条目,太多的“卡片”将事与愿违。)
②用户研究人员将待分类的内容做成卡片的形式
③正面描述待分类的内容,并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避免用户不理解该类别所代表的含义或范围),背面标记序列号,以便于后期的统计分析。
注:对于一些特殊、高度概括的类别,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避免用户对这些卡片的不理解影响最终分类结果。
(2)组织用户参与
①根据研究对象,邀请目标用户参与测试
②向用户说明试验的整个过程和目的。(用户解释清楚他们只需要将卡片归到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不同组别中,无所谓对错。)
测试目标 用户需操作任务 测试注意点
注:
1、为了数据更有效,建议收集大约15个用户的数据。
2、若采用远程方式邀请用户参与,需具体指导用户如何操作,并将分类结果发送至组织者。
(3)执行卡片分类
①让用户进行卡片分类
②在试验过程中,与用户及时沟通,确保用户理解卡片的内容。
③引导用户采用出声思考的方式进行测试,表达自己的想法。
注:如有条件,建议使用摄像机或者录音笔,记录用户进行卡片分类的全程,以便测试结束后进行分析。
(4)回顾、访谈
①待用户将卡片分类完成以后,让用户回顾一下自己分类的过程,对条例不清晰的地方进行重新思考。
②卡片分类有明显不合理处,与用户进行即时的沟通,查看问题所在,并记录问题。(很大情况下是因为用户没有理解卡片上的内容)
③了解用户对于该分类结果的思考过程、困惑点。(解释一下他们这么选择的理由,对哪些特定的卡片的分类感到犹豫等)
(5)收集整理结果
①整理卡片分类结果。
②将分类结果整理成可统计的原始数据。
注:若使用在线卡片分类测试工具,可实时导出分类结果,下一章节将介绍该方法。
(6)数据分析
①对卡片分类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较多,在案例分析部分着重介绍。
②进行分析时,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哪些卡片最常被放在一起?
哪些卡片条目用户分类的时候显示出挣扎(分类困难)?
用户提出了哪些新的建议或者标签?
是否哪些卡片被归到不只一个组别中?
测试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相关的卡片被提出来?
(7)形成报告
①分类整理结果并形成报告,便于有效地向产品小组汇报。
②深入探讨,与产品小组的人员探讨并确认分类结果。
(8)使用工具进行卡片分类数据整理
EZSort、OptimalSort和ConceptCodify等
(9)实例
http://www.woshipm.com/pd/115413.html 见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