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国家篇》)阐述了他的理念论等思想
人的灵魂:理性 激情 欲望
国家是放大了的灵魂:理性→统治者 激情→保卫者 欲望→生产者
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自完成实现德性,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正义的国家。
四主德:古希腊传统的四种美德,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哲学王”:当一个哲学家成了国家的王,或一个国家的王成了哲学家,这个国家才能真正地治理好。
三个比喻:
·日喻——太阳之喻
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在世界。
现象世界——可见事物的世界,太阳是主宰
实在世界——不可见的理念世界,善的理念是主宰
·线喻——线段之喻
一条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可感世界,一部分是理念世界。然后根据真实性与明确性作再次划分。
·洞喻——洞穴之喻(比较明确地讨论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区别)
一群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洞穴里,由于被锁住而不能走动、回头和环顾左右,只能直视洞壁的情景。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与人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雕像走过,火光将雕像投影在他们面对的洞壁上,形成了变动的影像。由于他们长期看着这些影像,便以为是真实的事物。但是如果有一个囚徒挣脱锁链,回头第一次见到火光,虽然一时会刺眼眩目,但经适应后他就会分清影像与雕像,并明白雕像比影像更真实。如果他被人拉出洞外,第一次看到太阳下的真实事物,也会再次眼花缭乱,先见到阴影,再看水中映象,进而看事物,最后抬头望天,直接见到太阳,这才知道太阳是万物的主宰。
哲学家的使命就是引领人们从洞穴中走出来,走向阳光普照的大千世界去。
·巴门尼德区分了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
意见之路:非存在(现象)
真理之路:存在(本质)
·苏格拉底始终追问“是什么”的问题。
美本身是什么?
正义本身是什么?
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还没有把事物的概念和事物区别开
·直到柏拉图,建立起来了理念论的思想。
早期自然哲学的素朴的思想主要建立在经验观察的基础之上,巴门尼德所代表的转向,相当于从感觉经验的对象转向了思想的对象。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认识论的问题真正成为人们集中讨论的对象,主要是在17世纪的近代哲学。
理念:柏拉图原文为idea或eidos(多数时候用idea)
英文中,Idea——客观的“理念”,idea——主观的“观念”
陈康:享誉国际的中国哲学家,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颇有研究。主张把理念翻译成“相”。
能使欧美的专门学者以不通中文为恨。——陈康
“理念”从苏格拉底的“是什么”的定义而来,基本规定之一就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并非是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柏拉图早年对事物和理念关系的两种解释:
·分有:具体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同名的理念。
·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一般和个别是完全分离的两个世界。可感世界是由于分有或者摹仿了理念世界的模型而变成的。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强调理念,强调客观存在。
理念的四重含义:
·理念是事物的共相
·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相当于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的综合。)
可感世界——可感而不可知——感觉的对象
理念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思想的对象
如何认识理念?
·回忆说
苏格拉底:知识是先天的,不可教的。
柏拉图:我们的灵魂原本高居于天上的理念世界。学习就是回忆:学习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让人回忆起原本知道的东西。
经验论与先验论的争论:
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偶然的、不可靠的,经验无论怎么重复,人们都不可能从中找到普遍性和必然性。
个别的、偶然的经验重复一万次还是经验。——休谟
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灵魂转向说
与洞穴之喻相关。
灵魂的转向就是需要从感觉经验的世界转向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理念论最重要的目的是给知识提供根据。
对于理念论的反思:
第一个对理念论提出批判的,正是柏拉图自己。
柏拉图《巴门尼德斯篇》
·理念论的困境一:理念的普遍性
理念论带有伦理色彩。如何处理恶?
基督教思想家圣奥古斯丁的神正论:认为世界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上帝的存在。
·理念论的困境二:理念的分有问题
·理念论的困境三:“第三者”
·理念论的困境四:“分离”的问题
如果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是分离的,那么如何认识理念世界?而理念世界又怎么对可感世界发生作用?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分离,而亚里士多德强调事物和事物的概念是融于一体、不可分离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通种论:柏拉图打通理念和理念之间关系的学说
《智者篇》的六大概念:
存在 非存在
相同 相异
运动 静止
哲学要追问的是现象界背后的本质。
柏拉图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两个世界。
现象即本质。——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现象是本质的自身显现。
一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给柏拉图作注脚。——怀特海
中世纪哲学:
·教父哲学(柏拉图为主)
·经院哲学
附:作业题及答案
柏拉图认为国家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知识分子。
理念与形式是不相关的。(×)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真正的对象是人自己。(√)
柏拉图将不可被人感觉到但可被人知道,绝对永恒与不变的一般事物称为理念。
在讨论“美”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和希庇亚最大的不同在于:苏格拉底追问“美是什么”,而希庇亚追问“哪些是美的”。
苏格拉底论证方式为助产术。(√)
柏拉图是哲学家,没写过文学、诗歌。(×)
关于柏拉图的“理念说”,错误的说法是:理念是事物在通过模仿别的事物而得到的。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让人认识到真理和大道所在。(×)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多,事物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