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此结论一出,满堂喝彩。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让很多的家长片面解读认为孩子成绩好是有天赋,孩子成绩不好是老师不会教。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句话。甚至就是瞎扯。
教师只要讲究方式、方法就会让学生在成绩、品德行为上有所进步,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进步。比如这次考30分下次考50分。这就是进步。
有的人说:“还不到及格分,算什么好?”考不上名牌大学算啥好?这句话就是片面把学生发展不好的一切原因都归于教师。教师对教育过程的影响重不重要?重要,大不大?大。但是再大,再重要也不能代表全部、更不是全能的。
一个人成才与否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合作共同来完成的。这中片面的说法是不仅忽视了家庭教育,也把社会教育的影响力说没了。
你给我一棵草,却让人培养成一棵树,忽视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具备的条件就是耍流氓。你在家吃喝玩乐,喝五吆六,对孩子不闻不问,你还让想让他考名牌大学这现实吗?
教育不是万能的,如果教育是万能的那么监狱就形同虚设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也教不了一个根本就不学习的人。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也”按着孔子的看法:“上智不接受教育也是上智,下愚接受教育也没用。”简而言之,学不会的学生是存在的。
我觉得陈鹤琴这句话强调的是教育者自己的一种信念和对学生的责任。而不是一种教育结果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是令人尊重的,如果一些教育管理者和一些社会人士以此来苛求老师就是令人恶心的。
总之,教师可以而且应该用这句话不断激励自己,并把教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职责和理想。 而教育管理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用这句话来要求所有教师则有失偏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