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经
人生性,食为先;营养全,包味兼;素为主,荤占三;烹常煮,少烤煎;讲卫生,保质鲜;定食量,定时餐;宜细嚼,莫急咽;饮开水,戒酒烟。
居住经
居环境,宜幽静;傍山林,近水清;交通好,地安宁;和风鲜,暑有荫;花香室,光照庭;庭室洁,器具净;不燥湿,避噪音;睡眠好,保精神。
衣着经
人着衣,为益身;热宜减,寒宜增;凡衣着,应适身,宜适宽,忌紧身;衣料质,忌粗硬;衣色式,适时令;利工作,益睡眠;着药衣,依病情。
行动经
凡运动,为健身;择佳项,依已情;贵坚持,循要领;常适度,保安宁;勤劳动,炼骨筋;勤思考,头脑灵;行为正,健身心,常乐观,乐助人。
一 静坐法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十分推崇静坐法,他曾在儋县建一“息轩”,并题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时间可在15分钟至半小时,是用脑间歇的良好休息方法。
二 睡眠法
南宋诗人陆游晚间读书,一般不过晚10点。睡眠是清除精神疲劳的最好办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胀,思维能力下降。
三 逸游法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祖国地域辽阔,山河秀丽,利用节假日外出游览,投身自然,探奇揽胜,能令人心旷神怡,疲惫、郁闷尽置身外。
四 卧游法
在年高体弱无力外出逸游的情况下,将自己喜爱的山水画贴在居室四壁,足不出户,卧而赏之。元朝名画家倪瓒在《仲顾贽见访》诗中称之为“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
五 闲赏法 布置好庭院,栽花种草,饲鸟养鱼,使环境清雅,能调节生活节奏,陶冶性情。明代诗人、戏曲家高濂曾著《燕闭清赏笺》,把鉴赏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六 沐浴法
宋代文人沈存中说过:“衣服勤洗浣,以香沾之,身数沐浴……·则神安道胜也。”《礼记·内则》也提出“五日则汤清浴,三日沐”的要求。可见定期更衣沐浴不仅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消除疲劳,身心舒畅。
七 散步法
散步是一种轻微活动,尤其适合长期伏案工你的脑力劳动者。古人还强调每次进餐后不能马上坐下工作或上床就寝。如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就说过:“饱食,不用坐与卧,欲得行步务作以散之。”散步时应徐步缓行,老弱者不妨执杖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