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技法篇中作者分享了自己成事技法和理论基础,分为策略、战略和成事三个步骤,策略、战略都是为成事做铺垫。结合上篇的三个心理误区和我的个人目标写写:
成事要先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找到呢?首先按照心法里提到属性-有价值、要利他、可复制、能跨界-把脑子里模糊的它们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克制住同时做很多事情的欲望和冲动,选择出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和符合的身份,点燃内在的驱动力,留出充裕的时间思考、实践、试错,最终找到合适自己的目标和身份。
最近我一有空就思考一个利他的目标,一个自驱的身份。其实类似的思考从2018年开始断断续续,大体有些轮廓却不够具象,做过一些尝试,有些收获却不够系统。借这个机会尝试写下来:一个优质生活知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目标需要借助方法论和工具来达成。首先要树立长期主义,7年为一个关键节点,今年已经接近2023年的尾声,瞄准2030年,眼光放长,焦虑会减少些。人类总是高估未来一两年的变化,而低估未来十年的变化。站在不惑的年头,回看过往的二三十年,我确信坚持会让未来我还会达成更好的自己!
刻意练习(见下图,《认知觉醒》里有详细讲述)分解“甜蜜”小目标,在舒适区的边界慢慢拓展,足够的耐心和不怕犯错的勇气。我先把优质生活分为:身体健康(作息、饮食、运动、定期体检)、头脑灵活(阅读、写作、学习)、行为友善(良好的人际关系),佛云三身一体。这每一项都可以有更细的目标,不在这里赘述。
借助写下来的力量,让自己多关注好的、成功的事情。2018年我曾经写了一年的成功日记(《小狗钱钱》),回看还是成就感满满,比如英语提高了、更好的人际关系,现在我准备重新开始。
劳逸结合,跨境尝试,有时会是一条创新之路。目前比较成功的尝试:这十几年都是在公司里,靠着“技术里面管理最好的,管理里面技术最好的”,混着还行。
最后补充一下我《能力陷阱》里提取并在现实中验证的经验:认知改变行为,行为也能改变认知!如果还没有想好自己要最终的身份或者没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时,不要只是思考,要行动起来。先在可能的身份中找的一个大的方向,或者一类偶像,就模仿他们的行为,不断地坚持,你就发现你慢慢地就会靠近你的内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