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已有一段时间,大家也从一开始的紧张逐渐转变为适应和从容。出于防控目的,民众仍保持着戴口罩、安全距离、不聚集等卫生习惯,而我们的生活,也因此有了一些变化:
1、人际交往变轻松
熟人见面,原来都是亲亲热热地多聊几句,现在打个招呼、点个头,各走各的路。
不熟的人,戴着口罩也不一定能及时认出来对方是谁,连打招呼都免了。
尤其是单位里其他部门同事,平时来往不多,万一赶上对方换发型、换眼镜,那简直就是考验眼力:仅凭一双露在口罩外的眼睛,跟印象中本来就模糊的面孔“连连看”。
可即便视神经受累、脑细胞崩溃,也难免出现“连错了”的尴尬场面,还不如装作不认识来得省心。
2、空气的味道变了
公共交通工具上,乘客明显比以前少了,大家自觉保持距离并佩戴口罩,不交谈、不接电话、不吃早点,原来车厢里那种混合了肉夹馍、煎饼果子、肉包子、韭菜馅饼的复杂味道,被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取代。
在单位,时不时能闻到酒精味,虽然隔着口罩仍感觉有些刺鼻,但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还是要慢慢适应。
3、领导同意在家加班
严格说来,这不是个好消息。
在哪里加班都是干活,可是好歹回家了啊,想以什么样的奇葩姿势办公都行,吃吃喝喝都不耽误,比在单位加班自由的多。
原来单位恨不得让你7*24小时在工位上拼命,现在都小心翼翼,就怕出现聚集感染,所以下班时间一到,领导“体贴”地主动赶人,值日人员更是拿着钥匙站在门边,以实际行动催促离开。
4、周围变得安静
最直接的感受——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室外,不像以前一样纷纷扰扰。
在单位,室内空间本身通风条件就不好,戴着口罩也不敢完全放心,所以能通过网络和电话交流的,就尽量避免见面。原来不忙的时候还会闲聊几句,现在也都转移到聊天工具中。
午餐时间更是沉默,疫情之前几人围坐吃饭谈笑风生,互相尝尝各自的菜肴,现在只能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速战速决。
走在路上,噪音也比以前小很多,大多数人都自觉跟别人保持距离,极少有人像以前那样三五成群、嘻嘻哈哈。
5、到处都不挤了
疫情之前,大家习惯了出门挤公交、地铁,到单位挤电梯,吃饭挤餐桌,购物挤称重处和结账台……似乎哪里都是人,匆匆忙忙,拥挤不堪。
现在,能步行或者骑行的,就不乘坐封闭的公交地铁;电梯划分九宫格,复工以来就没出现过超重提醒;吃饭分批,挡着隔板;购物都保持安全距离,尽量自助结算或者干脆网络订购。
每个人周围忽然多出来一些空间,没有以前那么局促,感觉身体都比以前舒展了许多。
6.服务类的人工费涨价
邻居想把旧空调移机到新房,找了四五家,价格都比之前涨了不少;同事本打算二月份搬家,因疫情耽误了,近期问了好几家搬家公司的报价,也是普遍贵了一些。
商家直言:现在做的很大一部分生意是疫情期间积攒的,一复工就忙个不停。需求释放出来了,可偏偏人手不足,一部分人忙着老家的春耕没回城,另一部分担心防护不到位干脆再多歇一阵,供不应求,自然涨价。
也许还会有新的变化出现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能做的,除了做好个人防护,还有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毕竟,疫情会过去,生活总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