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进入决算的具体内容,第12章因为内容过多,分为上下2次课来讲,今天是第一部分。
让我们开始吧!
1.決算整理総論
决算整理有7个部分需要考虑,分别是減価償却、貸倒引当金、売上原価、経過勘定、現金過不足、貯蔵品、当座借越。
前半部分是1到4这几项。讲义中特别提到了,这是考试必考知识点,所以比较难理解。
2.減価償却
这个经常用在不动产上,房子买了不论住不住人,都要产生折旧,车辆也是一样。因此使用一个细分项:減価償却累計額用于表示固定资产的减少额度。
而在每一期中则记作等值的费用。
相关用语有,耐用年数,即固定资产可使用的年数。残存价格,即耐用年数结束后,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帐簿价格,即购入原价减去減価償却累計額之后剩下的价格。
減価償却有多种记法,一种叫定额法,簿记3级只考这一种。即按年数每年折旧费用相同,公式为:
毎期の減価償却額 =(取得原価 - 残存価額)÷ 耐用年数
而另外两个用语減価償却累計額和帳簿価額的关系是,当減価償却累計額不断增加时,帳簿価額在不断减少,这有点类似于熵增,即随时间变化,熵一定是在增加的,减少的是有序度。
1)具体处理(期首)
举个栗子,花3000元买了个楼,耐用年数是3年,则第一期结束时,产生了1000元的減価償却費用,相应的減価償却累計額是1000元。
此时,借方(減価償却費,费用项,1000元),贷方(減価償却累計額,资产控除项,1000元),这里的资产控除与资产减少是一个意思。
这个案例对应的P/L和B/S如下。
減価償却累計額有直接法和间接法2种,直接法看不到原价,所以考试和实际中用间接法较多。
2)具体处理(当期以后的决算处理)
仍然是同样的例子,3000元买了个楼,耐用年数是3年,全3年的记帐如下:
这里有一个补充,如果固定资产不是在期中时间点购入的,比如是1月是期首,但是是4月购入的,则这里的減価償却要按月折算,这个也是比较好理解的。
固定资产出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还在折旧状态中的固定资产要拿去卖的情况。
根据售价高低,有赚和亏这两种情况,公式为:
固定資産売却損益 = 売却価額 – 帳簿価額
1)赚的情况
借方现金增加2500,去掉1000的折旧费,贷方固定资产减少,收益500。
2)亏的情况
3.考虑坏帐的情况
坏帐称为貸倒引当金。即本来预计可以收回的贷款,但有一部分收不回来了。
这里会用到2个细分项,貸倒引当金,即预计产生的坏帐,貸倒引当金繰入金,将预计产生的坏帐记到当期的费用中。
因为坏账的可能性一直有,所以使用了一个实绩率来表示百分比。
比如,商品货款是15000元,预计有2%收不回来了,则坏帐为260元。而决算整理前余额是40,则P/L和B/S两张表记录如下:
预计金额称为貸倒見積高、公式为
貸倒見積高 = 売上債権の期末残高 × 実績率
相应的记帐为,借方、貸倒損失,贷方为売掛金,两边数字相等,本来没有坏帐时,左边应该是现金,或是受取手形等现金等价物的。
相应的P/L和B/S两张表如下:
在期中时的坏账处理
如果确定坏帐无法收回,则记为货倒损失,如果前期已经设定了200元的预估坏帐额度,但实际只发生了160元,则借方为贷倒引当金,160元,为资产控除项,贷方为売掛金,160元,为资产项。
至于为什么要设定一个贷倒引当金,是因为如果不把未来的风险考虑进来,则当期不记,次期就可能出现赤字,所以提前预测并给出Buffer是一个恰当的做法。
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叫差額補充法。
公式是
貸倒引当金繰入 = 貸倒見積高 – 貸倒引当金の決算整理前残高
即预估坏帐额度减去决算前的余额,等于要记入的坏帐额度。
以上,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