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年龄的原因,越来越不喜欢在外面吃饭了,就是喜欢稀饭馒头自己炒的菜,炒菜也就是放点油、盐,连调料也不放,吃的却是有滋有味。
以前还喜欢在外面买包子吃,小超市里也有的那种,后来老觉得包子皮像是被水泡了似得不好吃。可能是年龄的原因,新陈代谢慢了,肠胃对食物也开始挑剔起来。四十岁之后,忽然非常想念小时候吃过的食物,想念妈妈的味道,在远离家乡的上海,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吃到。
这几年,越发地想吃面食,自己也开始动手做,拾起小时候的记忆,开始回忆妈妈做的饭菜。母亲不太擅长炒菜,但很会包饺子包子烙饼,每个冬天都是变着花样做这些好吃的。作为长女,少不了给母亲打下手,慢慢地自己也可以独立操作,因为经验不足,味道总是不尽人意,不如母亲做的好吃。
有了孩子,也开始琢磨给孩子做点好吃,之前有爷爷奶奶照顾,也没怎么费心。这两年我们开始独立生活,没有现成饭可以吃了,做娘的也得考虑妞的吃饭问题,毕竟是长身体的年龄。我也开启了蒸馒头蒸包子之旅,顺便也做做水煎包。
前段时间妹妹从老家寄来了自己宰杀的猪肉,家里还有自己采的荠菜,做了荠菜肉馅的水煎包。冰箱里还有一些老家的风干牛肉,家里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对风干肉不感兴趣,吃也吃不动,不吃有点可惜,干脆也剁碎了包包子吧。牛肉配土豆应该可以,切了点土豆丁,风干肉原本就是用调料腌制过的,只加了点酱油和清油,味道居然也不错。
这两年自己调包子饺子馅,好像忽然开窍了一般,味道居然很不错,妞说特别好吃,连来找妞玩的小朋友也说好吃。调馅除了清油、五香粉、盐、酱油和葱之外也不放什么了,味道居然也很鲜。可能是用的食材比较好,素馅多是蒲公英或荠菜等野菜,肉馅多是妹妹寄来的或是专门买的比较好的猪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油和盐的用量把握的比较好,十几岁的时候帮妈妈调馅子,最难把握的是油和盐的用量,因为平时不怎么做饭,所以对于调味品的用量是没有任何概念的,都是瞎碰,碰巧了就好吃,碰不巧那味道就不太好,那个年代的食材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是做的多了自然就会了,现在的妞也觉得妈妈做的水煎包很好吃,等她到这个年龄,自然也会做的很好吃了吧。很多事情是到了那个年龄才能体会到。
现在的锅也很好用,一直用小火,不粘锅也不糊锅。把包子煎的金黄,放点水,十五分钟就好了。当然,发面还是有点小小的技巧,安琪发酵粉很好用,但经常会有馒头或包子在打开锅盖的一刹那塌陷下去,好像死面一样,后来网上查了一下说是面发过头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面发好后揉面的时候放点小苏打就可以了。
过了四十岁之后,忽然发现年少时觉得特别难的事情居然变的简单了,比如做饭、手工、看书、还有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