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三没有惊心动魄,没有斗志昂扬,没有“滑铁卢”,也没有奇迹。可这,恰恰就是真是。就像是更多的平凡的我们。在那些平淡的每一天里,我学会的更多的,不是知识。而我学会的那些,不止属于高三。
那一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我在高二高三之间的那个暑假,常常用“没经历过高三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为借口,安慰没有为当年高考努力过的自己。而我现在,是真正觉得,高三带来的成长是十分迅速的。
接踵而至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伴随着对未来四年大学乃至一生的担忧。摆在眼前题目,半月之后的考试,这些近在眼前的焦虑,在老师家长如临大敌的语气里发酵。还有那年不肯随遇而安的自己那么多那么多的杞人忧天在一边呐喊助威。
这一年,是我第一次同时感受到远虑和近忧。这也是学着和压力相处的开始。
高三是个很好的契机,“高考”这两个字让我觉得压力都是理所当然的,让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东西的存在。不过,我以为这种情绪是短暂的,是只属于高三的。然而事实是,这是个开始。遗憾的是,可能是因为段位太低,我并没参悟出如何处理它,我只是学会了和它相安无事地共处。幸运的是,在日后各方各面的压力变得更为厚重之前,已经麻木到能够容忍它的存在。
我高二的时候因为一个特别的机会参加了高考。成绩还不差,比一本线还是高上一截。但是物理很差,差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我这前后两年的差距基本就是因为它。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做好了来一口毒鸡汤的准备。但是不好意思,让你失望了,还真的没有励志故事。
一开始学电学,就是给我一个字母我都不知道它代表什么物理意义的那种程度。越不会,上课越听不进去,越听不进去,就越不会做题,不会做,就更加不想做,然后就更不会。我就深陷在这个死循环中。有过这种经历的同学们都能理解,就是明明应该好好学了,可是自己也奈何不了自己,无能为力。就这么拖过了高二一年。可是上高三了就一下子不一样了,有着高考这样一个高压线,这就是心里放不下的一块儿。但是鸡汤并没煮出来。整个一轮复习,我甚至连基本的复习都没做完,更不用说练习,卷子不会的大题也常常心怀不安的就放在那不理会。每次物理都是噩梦,每周考理综合的那天都惴惴不安,看着自己没起色的成绩,看着倒计时上越来越小的数字,一不留神焦虑烦躁就涌上心头。过了一个学期之后,可能是始终惦记着的缘故,也可能是被迫的练习达到了能够引起质变的量,成绩倒是略有抬头的迹象了,但实在是被一次次的成绩磨平了心境,我没能体会到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心安。但是后来我也只是有能够应付常见题型水平,对理综合的畏惧陪伴着我,直到高考那天。
那个冬天,所有忧虑都成为一种习惯,偶尔翻出来嚼一嚼然后再原样放好。
我没有学会解决这些焦虑,所以我只能接受,习惯,然后在它们的陪伴下,安然生活。我也别无选择。
从那以后,我没有一天不担忧,也没有一天什么都不用想。还是那遥远的未来,那属于年轻人的永恒的主题。
现在回想起那一年的学习生活,除了上课时候站在教室后面聊天这种算不上是学习的事,就只有一个场景:大家都坐在座位上安安静静的写卷子,写完收上去各自回家吃饭。
然后就没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