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问题,在阅读时,人倾向于寻找共性,甚至找寻支撑自身欲念的,而在与人交流想法时,又本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其实是自我的体现。如今你认为,当你与人交流得到不一样的说法是正常的,也不会为与人交流所得的差异而难受,有时你深知,这差异的交流,更能激发思考,这才是交流的本质,不应如过往那样,总想提出高端思考,希望得到众人的认可,这是思想封闭且自大 。
有差异,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位置不一样,不要总是唯我,总拿自以为的对错说事,这也许是开拓思维的前提。过去害怕发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怕被否决,不敢发言,但过去那个环境,认知局限,且看重对错,有权威有传统,还有偏见,不益思维发展。如今有此交流的意识,可能与朋友放开交流有关,因为总有异议,总是能不断深入拓展,这开始对你来说,被否决是难受的,但随着你认知提升,也不怎么执于对错,而这交流,不算否定,更多是一些反问或思考,故能与朋友真正的交流,因为不像过往般,什么都是大人的对错说了算,根本不能有异议,这在过往怎敢多言,也就不会交流了。
交流不是追求唯我的对错,哪怕再虚荣,再自恋,交流就是交流,不要总想做高人,这不仅摔的痛,还容易坐井观天。发现自己过往根本不懂交流,太执于权威、对错了,容不得有异议,这真的思维不开化啊。过去没意识到,是因为过去的不是交流,更多是权威、对错、唯我,不自知。而今与一些过往朋友,怎么说呢,还是容易带有旧有的偏见、对错、权威的思维,这时而出现一些僵硬的话语,让自己都感尴尬。
交流是一种平常的心态,特别是在一些单行线上时,虽然有人认可,使你有信心深入,但是这样下去缺乏审视,容易动力不足,若是习惯唯我,就会走偏,没有异议,没有镜子,就容易埋下大隐患。这有异议,能梳理深入的力量,特别在一些选择色,可做的更好,而且多行线,能让你走的更高。
交流也是在借外力打磨自身,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行为,在做一些选择上更好提炼,特别是走在一些岔路口时,异议能让你清晰,使你更好走下去。反过来,当一人执于自我,耍权威时,更多体现其无知,或内心的弱小,不敢接受挑战,不敢正视异议,这让你想到过往一些人。
不应故步自封,唉,不得不说,过去成长环境确有影响,各方面也匮乏,不仅在物质上,认知上更是不足,每个时期有其特性、条件,不说对错,也许,当你在与过往一些人交流时,就不那么僵硬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