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象的魅力》王崧舟百家讲坛第五讲观后记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我们的母语,更是不断充实着每个人的内心。汉语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

    在这样的语言和文字中,我们不仅能看清自己的文化基因、感知文化背后的思想脉动,更能够寻找到那种独树一帜的华夏美学。那么,我们该如何从文字入手、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去感受文化意象的精髓?我们又该如果透过表象去体会文字背后的精神世界呢?

    从2017年9月开始,全国大部分中小学统一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全中国的小学一年级新生上语文课,读到的第一篇课文都是一样的,叫《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我本人非常喜欢这篇课文,理由呢?

第一,文字非常浅近,读起来感觉非常亲切。全文不算题目和标点,一共才55个字。即便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也不会有任何困难。

第二,内容的选择非常典型。题目是《秋天》,还原一下,秋天有多少题材可以写啊,秋风秋雨、秋山秋水、秋江秋月、秋菊秋莲、秋草秋叶、秋收秋种、秋霜秋凉、秋虫秋鸟、秋窗秋灯、秋情秋兴……但是,课文只选择了两个内容,一个是落叶,一个大雁。虽然只选择了这样两个题材,但是,秋天的季节特征却被充分体现出来了。

第三,结构非常完整。一共三段文字,一二两段写景,第三段抒情;一二两段是分述,第三段是总结。两段写景的文字,也很有章法。先写地上,再写天上,视角的转换是从下往上。写落叶和大雁,笔法上有一种同构、对称的美。“树叶黄”“天空蓝”,写的都是色彩,是一种静态的美,而且黄蓝相配,给人以一种明亮的忧伤、宁静的温情,很好地体现了秋的情感基调;“叶子落”“大雁飞”,写的都是样子,是一种动态的美。所以,无论写落叶还是大雁,都是形色兼备、动静结合。

第四,我本人生在秋天,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最先相遇的季节,最初的遇见,往往就是最深的楔入。所以,四季轮回,最爱秋天。

第五,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秋天》这篇课文的文化现象。而我对这篇课文的喜爱,恰恰深藏在它鲜为人知的文化现象里。

有人问,《秋天》这篇课文有文化吗?

有人说,《秋天》不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吗?落叶、大雁,不就是秋天比较有特征的两种景象吗?

是的,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如果我们稍稍有点中国文化意识,你就会发现,课文选择的两种景象:落叶、大雁,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恰恰不是两种纯粹的自然景象,它们更是两种典型的文化意象。

夏丏尊先生在《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中,说过这样一番话: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解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

在这里,夏先生说的是语感,他认为语文学习的第一要紧就是训练语感。但是,我们刨根究底问下去,为什么语感锐敏的人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呢?这种感觉仅仅只是属于他个人的,还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呢?

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见了“大雁”二字,又可能产生怎样的情趣和诗味呢?

这就必须回到“大雁”的文化语境、文化意象了。

“北雁南飞”最初当然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它却慢慢成为一种蕴含和寄托着某些特殊心情的文化意象。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就写到过“大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里的“大雁”,正是作为一种思乡的意象出现的。

陆游的《秋夜出门观月》中,也写到过“大雁”:

六十衰翁适得闲,一秋无事掩柴关。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这里的“大雁”,则是作为一种悲壮的意象出现的。

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也写到过“大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里的“大雁”,则是作为一种离愁的意象出现的。

晏殊的《清平乐·红笺小字》中,也写到过“大雁”: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这里的“大雁”,则是作为一种相思的意象出现的。大家知道,鸿雁传书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所传的“书”,就是书信。

我们看南朝的乐府民歌《西洲曲》,就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谁的书信?当然是情郎的书信。

我们看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于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文化语境中,大雁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候鸟、不再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大雁成了一种情感的象征、一种文化的符号。

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那么小,又没读过多少书,有必要给他们讲这么多、这么深奥的东西吗?

你觉得很难、很深奥吗?其实,一点都不难,一点都不深奥。因为,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意象就是我们的情感。

只要从孩子的情感和生活入手,他们完全可以接受和理解“大雁”这种文化意象的内涵。

我就是这样带着学生走进“大雁”这个文化意象的。

先问问学生,“你们知道鸽子会传递书信吗?”孩子们都知道。再告诉学生,“传说大雁也跟鸽子一样,可以给人们传递书信呢。”这就把“鸿雁传书”渗透到了语文学习中。

然后,你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一次,妈妈去外地出差,一走就是好多天,你会想妈妈吗?当然想啊!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有的说:妈妈,我想你!好想好想你!

有的说:妈妈,你在外地还好吗?你要保重身体啊!

有的说:妈妈,我在家里挺好的,你不要担心我。

可是,这些话妈妈听不到啊?怎么办呢?把它们写下来,写成一封短短的信。有些不会写的字儿,可以用拼音来代替。

信是写好了,可是怎么寄给妈妈呢?我们请大雁帮我们寄信,好吗?好啊!孩子们很开心!

于是,当这样的审美情境融入课文学习时,孩子们发现“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已经不只是一种秋天的景象了,因为,大雁们带上了自己对妈妈的思念、牵挂和爱。

这就有了课堂上我和学生之间这样地对话性朗读:

我读:孩子们看啊,带着你对妈妈的思念。

学生读: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我又读:看啊,带着你对妈妈的牵挂。

学生接着读: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我继续读:看啊,带着你对妈妈的爱。

学生也继续读: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通过这样一种审美的、诗性的学习,大雁和传书、大雁和思念、大雁和离愁就这样很自然地联结在一起。

于是,自然的大雁在学生心里就化作了文化的大雁,生物的大雁在学生心里就升华为情感的大雁。

而这样的文化情感不只是当下这些学生的体验,同时也是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体验。因为,我们学的是母语,它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底色;我们学的是国语,是有着三千多年文化传承的语言,它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国籍。

其实,文化一点儿都不玄。课文中出现的类似于像“大雁”一样的文化意象,正是我们打开中国文化之门的一把把金钥匙。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一经写成,便被人争相传颂。那么,在众多赞美西湖的诗词中,这一句,究竟有怎样与众不同的高妙之处?这首诗中,又蕴涵着哪些重要的文化意象呢?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写这首诗,有人说他赞美了西湖的美。“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这是天下人的公论,而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又成为西湖的千古定评。因为有了这首诗,杭州西湖拥有了一个非常诗意的名称,叫做西子。那么这首诗,好在哪呢,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西湖晴天的美和西湖雨天的美,总之,晴天也美雨天也都是美的。后两句好在他产生了联想,由西湖联想到西施让西湖美上加美,他们觉得这首诗好在这儿,但是问题来了,前两句写西湖的美景,这话没错,那我们就在想西湖的美景多了去了:杨万里也写过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比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把西湖比西施美上加美。那么拿来比西湖的,难道只有美人吗,不一定。也有人曾经这样比过西湖,白居易就是这样比的: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在他的眼中西湖就是一幅画。再比如周起渭也比过西湖: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寺广寒宫。他把西湖比明月很美很形象。再比如,民间有这样的说法,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把西湖比作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从天而降。把西湖比西子其实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西施跟西湖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他既不是杭州人,其实也没有到过西湖。那么请问苏轼为什么还要这样比呢?这首诗的解读,要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你才有可能打开他的奥妙所在。

    这个意象是什么,这个意象就是水。如果你不懂水文化,不懂中国水意象,那么苏轼这首诗的所有的奥妙,你可能就觉察不了。水是个极具特色的文化意象,在中国文学中水常常被用来承载思念愁绪等情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写道,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时,水还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南唐后主李煜曾有词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古人眼中,水在平静中蕴含着力量,滋养成万物丰润的生理。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用这种思路将水与女性联系了起来,那么,西湖与西子有着哪些微妙的联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流水于女性,为什么会产生文化关联的?那么中国的水文化,他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在我们这个民族看来,流水与女性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在中国文化语境当中,水可以比喻女人,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印象。在我们的生命观念当中,女性是人类的母亲。而水呢?使万物的母亲,所以女性和水啊,都是生命之源。而在我们的哲学观念当中,乾道为男坤道为女。所以,女性是阴柔的,是顺承的,有阴柔之美。那么水呢,在我们的观念当中,水者应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也具有阴柔之美。所以,无论是生命观念还是哲学观点,女性和水之间都有着高度的匹配。因为可以这样来比女人,水和女人,本体和喻体之间,其实一定有某种相似性。

    我们的文化是怎么理解女性跟水之间的相似性的。

      第一,水和女性在形态上有相似性。我们看水呀,比如说河水滚滚江水滔滔洪水荡漾,海水汹涌溪水蜿蜒,所有的水的形态都是流线的曲线型的。你有没有想到女性的身体也是流线曲线,所以这是形态上的相似,我们来形容女性的眼波有两个词:叫秋水盈盈,含情脉脉。我们来形容女性的身姿,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们在形容女性的神情,那么最传神的那个字眼,就是水灵。

    第二,水和女性在质地上也有相似性。水的质地,她的触觉是绵柔的。她的视觉呢,是绵绵不绝的,而女性多情重情,就像水一样绵柔绵延不绝,所以我们形容女性的思念,是望穿秋水,我们形容女性的温婉是柔情似水,我们形容女性的相思是“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第三,水和女性在纯度上是相似的,所以我们喜欢用清白清纯清丽清雅来形容女性。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就说过这样一段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所以他的感觉见了女儿就清爽而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那么正因为水和女性之间有着这样的相似程度,这样一种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回头来读苏轼的这首诗。你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奥秘都藏在这个水上。其实,苏轼的这首诗我们可以倒着来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是水,西子是女性。水和女性,让他产生这样一种自然的联想,那么您想前面两句,他应该写什么,应该写水啊,因为是由水自然的联想到女性。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什么水,潋滟一词写出了晴天时候的姿态。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你以为他是在写山吗?不是的,他写的还是水,写的是雨水下来的时候,山色才会空蒙,所以第一句写晴天的水第二句写雨天的水,第一句写湖面的水,第二句写天上的水。第一句写的是水光,而不是水波。水波是是实的,水光是空灵的。第二句写的是山色而不是山雨,山雨是实的,山色是空灵的。所以前两句全在写水,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天上还是湖面,西湖的水就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空灵那样的天然那样的纯洁,所以他很自然的想到了女性。这是最自然不过的联想,这种文化的联想。所以,当你进入到水文化意象的这个语境当中去的时候,你才能够打开苏轼这首诗的奥妙。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其实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追问,既然水和女性有如此天然的联结,为什么他单单联想到的是西子呢?

    第一,从地域来看。我们从地域上来看西湖在哪里?浙江杭州属于古越国,西子在哪里?浙江诸暨,属于古越国,所以从地域上面来看,西湖和西子都属于古越国,这是地域上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的清净。

      第二,从形象上来看。西施的美被形容为沉鱼之美。为什么是沉鱼?因为他是个浣纱女。他在江边浣纱的时候,因为他太美了,引得很多鱼儿游过来看她太美了,甚至忘记要保持在水中的游动,结果都沉到了江底之下,所以这才有了沉鱼之美。

      第三,我们从气质上来看,四大美女的气质是不一样的:昭君冷艳貂蝉妩媚贵妃臃肿,而西施的美呢,是清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种天然的美,和西湖天然的美是高度匹配的。

      第四,我们从音韵上来听:欲把西湖比西子,两个西字开头的读起来好听啊,有音韵之美。其实,除了这四点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欲把西湖比西子,大家知道,西湖的美就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那是一种现实的美。但是谁见过西子没人见过。正因为没人见过所以西子的美,没了人们无限想象的可能和空间,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因为他千古一比,西湖也因此变得美上加美,这就是他的秘妙所在。所以你只有把它放在水文化水意象当中,才能够更好的解读苏轼写的这一首诗。

    所以我们学语文,视野可以开阔一点。可以有更多的文化视野。多角度多维度的文化视野来考察来理解我们的语文,这样学起来才更有味道,学好语言和文字需要开阔的文化视野,了解其中的文化意象和内涵,这样就能从简单的掌握语言交流技能上升到体会古人精神境界,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高度。语文的背后是绵延千年的中国血脉,是流传百代的华夏更新。学语文,就是寻找诗意的精神家园。

      关于水文化,我们的语文书中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民间故事。那么这些故事都是什么?他们又为水赋予了哪些内涵?其实说到水文化水的意象,我们还可以说更多有趣的现象,我们的语文书当中有很多中国民间故事,它们都和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大民间传说《白蛇传》讲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主要的场景就在杭州西湖。白素贞和许仙,因为在西湖上同舟避雨,于是一见钟情,雨水成了他们俩爱情的催化剂,成为了这缠绵悠远的爱情的最好的见证,这是第一大民间传说。

      第二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讲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非常凄美,非常感人的故事,其实梁祝的传说也跟西湖有关,因为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在西湖边上的万嵩书院读书,结下了情缘,而这个故事最感人的毫无疑问是在他的结尾。因为祝英台被迫出嫁。那个时候,梁山伯因为思念祝英台已经病逝了。于是祝英台绕道前往梁山伯的坟墓,他在墓前痛哭。结果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梁山伯的墓突然被炸开了。祝英台跳进了墓中。墓合拢了。这时候风也停了雨也停了,彩虹高悬而有两只蝴蝶从墓中飞了出来,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化蝶化蝶,需要什么需要水,需要天上的雷雨交加时候下的水,所以水成了梁祝化蝶的催生剂。

      第三个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那么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发生在哪呢,发生在一条河里,牛郎看到织女在洗澡就悄悄的拿走了他的衣服,女性没有衣服,没有办法回到天庭,所以最后他做了牛郎的妻子。可以这样说,河水承认他们俩相爱的缘起,但是到后来我们也知道,隔断他们相爱的也是一条河,只不过这条河不在地下,而在天上,这条河叫银河。但是,更令人感动的是,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感动了喜鹊为他们架桥,于是每年的七月初七就有了他们的鹊桥,银河反而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所以还是和水有关。

      第四个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讲的是范喜良和孟姜女的爱情故事。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长城,得到的噩耗是丈夫已经死了,因为修长城累死了,于是孟姜女在长城脚下哭了三天三夜,长城轰然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那么,孟姜女重新安葬了丈夫之后,投海自尽,所以您哭倒长城的是什么,是水,是孟姜女的泪水,是孟姜女无尽思念的泪水无尽悲痛的泪水无尽控诉的泪水,见证了他跟范喜良之间的爱情故事。所以你会发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其实都跟中国人对水文化的意念和意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这里不仅跟女性密切相关,同时还成了爱情的象征。西湖的水是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象征。天上的水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象征。银河的水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象征。而眼中的水是孟姜女和范喜良的爱情象征。

      我们站在水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些民间故事,就会发现这样的文化意味就更加绵长,更加深厚,正是文化让我们的语文变得更加润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62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29评论 0 32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678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58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995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493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45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29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0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67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73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56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4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7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57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09评论 2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