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我的文章标题都是能简单明了最好,这一次也是意外地给自己的新文凹了一次造型,起了这么一个矫揉造作又别扭生涩的名头。可能如此所为,皆是因为我这次的短暂游览吧。
必须承认我读过的书不多,举两个浅显的例子,就像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和杨二车娜姆《不丹 我的前世王国》,两个时代不同经历不同的女性作家,在走出家乡经历精彩之后,在一个不曾熟悉的地方找到了更深的契合心灵的落脚点。还有就是90年代摇滚大帅哥郑钧一曲《回到拉萨》,连藏民兄弟都觉得他就是西藏人,然而当时创作歌曲时的他却从未踏足过这片土地。以上种种神来之笔到底是谁的乡愁?他们异口同声用自己的文字表达了内心的喜悦和情感。而这种感受也在我来到苏州这座城市之后涌上心头,甘之如饴。
去苏州的目的是为了开年会,然而对于我这么一个涉世不深的社会小白人儿来说,其实就是看看热闹,困了眯个五分钟,喝酒不舒服了多夹几口菜,台上讲话发言配合鼓掌,然后在大家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的时候兀自云淡风轻着。
我说我怎么喜欢这个地方,总得举出点实例吧。我这个人虽然不是特别的胖,但是饮食习惯真的很东北,喜欢高热量的荤菜,油腻且味儿足那种。然而年会当天的几盘冷菜,皆是清淡素雅的品类,我最不爱吃的就是青菜,然而吃下第一口居然心情大好起来。可能这种味觉感受就是潜藏在我心底的小秘密,那晚的爽口小菜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吧。
因为喜欢这个地方所以感觉自己有说不完的话,或是赞叹,或是许愿,那就继续一一道来吧。
在离开了年会时所住的酒店后,我独自一人再次开启了“孤独之旅”。我经常独来独往,虽然有时伴有太多忙乱慌张,但是也总有一点点逢凶化吉的小幸运在,以至于我习惯这种生活状态并且乐此不疲。但是to be honest,有时我还是会心里不得劲儿,想要去倾诉交流的时候,发现身边空无一人,也只好苦笑作罢,且走且愁。这次去苏州没有约上什么朋友之类的,因为感觉好多只是打打嘴炮,并无实际交情。高中的班长在张家港,我又太懒不愿舟车劳顿,无奈只好自己走走看看。看看观前街商铺林立,闻闻太监弄美食飘香,然后独自陶醉在其中。
因为自己思路不够清晰对这里也不甚了解,于是报了一个所谓“一日游”的旅游项目,想着也随一次大流,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坐在路边凳子上思考着去哪然后走神儿玩手机这种真的亏大了的事情上。意外之喜就是车上导游很漂亮,典型的苏州美女风格,妆容精致谈吐得体,很像有嘻哈里的vava有时候又像郭碧婷。虽然其间免不了一丢丢煽动购物的所谓套路,但是真的也讲了许多让人听得进去的“干货”,其中也渗透了一些关于生活态度“消费观”,虽然也是想让大家在购物点上积极表现,但是量力而行花钱买自己看中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痛苦,也不会造成更多导游与游客之间不必要的隔阂。我也想到有时候自己选择咬紧牙关,结果钱还是攒不下来,反而更容易冲动消费事后后悔。因此不如就做个时刻善待自己的人,取悦别人也得让自己多开心啊。坐着大船在护城河上游荡,听导游讲着故事,看着外面烟波浩渺(实际是雾霾),喜欢上这样状态,漂浮着,沉浸着,想自己的事情,未必有答案。人生不能一直这么“佛系”,但是偶尔让自己留白,可能未来会有更浓墨重彩的高光时刻吧。
说到这些就感觉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苏杭作为自然造物的恩赐,在各种先天优势之下呈现出的美感已经很棒。然而在人文内涵的装裱堆砌之下,这个城市才有足够的实力一直美下去。
京杭运河,状元之乡,评弹昆曲,园林水乡,养蚕纺丝,这一系列被打上苏州烙印的文化遗产,让这座建城2500年的风水宝地,以多样的形式被记住。这一切的种种也足以让游过苏州的人在回想之时,能有一幅完整且隽永的画卷,既写实又写意。
去到状元博物馆,看看状元用功读书的地方,同时也发现了比较特别的展品——考场上夹带的小抄,然而并不小。
然后去到了一直想去的西园寺,这个地方我一开始是不知道的,但是苏州有一位笃信佛教的文艺中年网友经常提及,没事过来喂喂猫咪什么的,我也就在他的朋友圈动态里开始对此慢慢熟识,于是赶在临走之前特意去了一趟。脱胎于园林建筑母体的寺院具备了苏州园林五步一景十步一景的风韵,同样寺庙内那种淡然平和的气场也着实体现了一种修为,不悲不喜,不功不利。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之前在上海去了静安寺,处于市中心极为繁华的路段,珠光宝气金光闪闪的阵仗,这些不算什么,让我比较为难的是,无数游客身份的人在寺塔旁边一遍又一遍扔着硬币希望扔到最高一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同样作为佛教名寺,我不会去否定任何一家的佛教文化,但是其呈现出来的世俗现象是值得我们这群大俗人好好反省的。
与此同时还要说的就是西园寺里的动物们,鸽子们个个不怕人大摇大摆走来晃去自由飞翔,偶尔出来一两只猫也极为富态安乐祥和。因为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眼前才会遇见墙外少见的默契与和谐。在一个殿外的石柱似的建筑上还零星撒些玉米粒,因为身高原因找不好角度所以没拍,嘻嘻。但是看到它们在里面这么安逸也会很开心哦。
还有就是里面有一个屋子是供香客游客休息的。大家可以在里面读者佛教典籍,临摹经文字帖,也可以消费喝茶闲谈。我是坐在里面写了几张明信片,这里没有人会因为你消费与否而表现出态度的差异,里面的居士还主动给里面的人们各送一小块甜瓜。经常走南闯北的人应该深有体会,被赋予旅游概念的地方“吸金”是很正常的,然而这里还保留了一点安静和淡泊在。
总之吧,这么一个苏州“人杰地灵”的缩影,远离繁华,心境也变得纯良起来。
西园寺作为古迹自然有它的魅力,然而苏州的文风在现代也依然鼎盛,不然被无数文艺青年视作“圣地”之一的台湾诚品书店,不会把在大陆的第一家(现在也是唯一一家)分店开在这里。进了里面,不想读书了,就想当景点参观!怪我啦!
浓厚的日式台式风情,让整个阅读空间独特而不孤立,现场的读者消费者也是无形中增添了这里的温度和质感。文化本就不应该被对立起来,彼此敞开怀抱更好。小时候我家那边的新华书店,店员允许读书但是态度很差,好像来的人占了多大的便宜,也就从那时我的心里产生了刻板印象,每次去新华书店都感觉到很拘束。尽管现在书店模式重新完善,从小形成的固化印象还会让我多少有点敬而远之。
说了这么多我也累了,但是也正是这次没有章法的走走看看让我有心写成文字,也是18年第一篇发表的作品,谨以此献给被我称作前世故里的水城。很多大的景点都未曾涉足,为的是下次重逢依然满心欢喜期许,笑得像少年。也希望未来,心中少年可以在这里成长扎根。总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