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这个词并不陌生,近年来它频繁出现在一些心灵鸡汤中。以我为例,我焦虑的表现是想办法读书或学习,更为焦虑的表现是静不下心来读完一本书或学习完一个课程。
这两天看了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不少集,比如"低欲"、"跳槽"、"成就感"、"出身"等,减轻了我不少焦虑。原因不是它教我如何减轻焦虑,而是它让我意识到一件事,不管你出身如何,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你欲望与能力的匹配程度决定了你焦虑的程度。30到40岁期间人的焦虑程度会达到巅峰,你的欲望相对年轻时候已经膨胀起来,为了满足欲望,你觉得应该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由于社会的快速变化与发展,你觉得应该快速提高自己的能力,当一本书需要花费你太长的时间完成阅读,但又给不了什么实质的"好处"时,你就会很容易想把它放弃。这也是为什么朋友圈里的“知识付费”,我很少见到有人成功做到每日坚持打卡。
陈丹青老师有一个说法让我印象挺深刻的,或许焦虑与我们处在太长的和平年代有关。现在的焦虑莫非真是吃饱了撑着,我们有太多多余的非基础的欲望,我们对儿女未来的生活有过多的担忧,我们认为人生的价值应该是经历得越多越好。
我的人生中,有两个幸福时刻到现在印象都是很深刻的。一次是2014年某天,我满怀激情地顺利完成工作后,骑着小自行车奔往我城中村的小出租屋中,我男朋友即现在的老公准备好了火锅待我回来。作为潮汕人,我吃着那"不合格"的牛肉丸,叫道"我好幸福"。另外一次是2017年某天,我还在休产假中,带娃虽累,但我还是独自打扫干净家里,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然后抱着娃在小区楼下等孩子他爸爸回来吃饭,当见到老公的那一刻,内心确实是觉得幸福的。眼尖的人或许会发现,我的两次幸福时刻离不开人,也离不开吃。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幸福实现很简单,但对现在的我实则不是,除了双方要忙碌于彼此的事业,家庭琐事/人际关系都成了阻却幸福的理由。即便两人抽出时间出去享受二人时刻,我都会觉得回到家还是要继续面对内心的阴影与疙瘩。当在家庭中无法获得长久的欢愉感,你就会开始想把欲望转移到事业上来,而前面讲到的焦虑也就随之而来。
这两年发达国家流行一种生活方式"极简主义",个人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减轻焦虑的很好办法。具体如何执行,下篇文章再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