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听到屋外有人在唱: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起初忍俊不禁,正是时代多包容,我辈多风骚啊。而后听到歌者对其伙伴道:我还有40年的时光来快活呢。想起最近看的《浮生六记》,不免有些由人及己,感慨万千。
苏子曾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确然,人之于天地万物,蝼蚁般渺小与短暂。虽说蝼蚁渺小,却不能被夺去其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短矣,为欢何所。
古人以游览为欢,以生活波澜为欢,更以豁达旷世为欢。今人所欢更甚,颇为丰富,各具风采,却会叫人迷了眼睛,失了本真。有人以醉纸金迷灯红酒绿为乐,有人以文本著作精神陶冶为乐。想必说到这里,诸位也都明白,无非是物质享乐和精神享乐之分。于是就开始妄加猜测我将批驳物质享乐,追捧精神享乐。其实不然,我认为物质享乐甚至要略重要与精神享乐,但二者都必不可少。
众所周知,古人要么泛舟游于江中,要么曲酒流觞设宴于亭,再者就是访问名胜大川古贤遗迹。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将大家聚在一起的一个幌子,实际上最后都是借着酒劲赋诗或者吟诵词曲。更有甚者,跑去烟花之地,先文后武。于是乎,我就大胆定义,精神享乐大都依附于物质享乐中,没有物质的基础,很难有精神的进一步追求。纯精神的追求很难做到,而纯物质的追求相较之下就比较容易些。
物质享乐不仅满足我们的享乐,同时催生出人对精神享乐的追求。马斯洛五需求明确把生存追求放在最底端。可以想象,南方古猿、山顶洞人等为什么没有饮酒赋诗,感慨万物之渺小,由于他们物质享乐尚未完全实现,现实迫使他们没有那么多机会满足精神享乐。也许我有人会反驳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当然不会像庄子那样胡搅蛮缠,说什么子非我之类的话。那么换个个体,那现代人来说,我们从小最先追求的是棒棒糖对于我们自身的物质享乐,还是追求得到棒棒糖之后精神上愉悦的精神享乐。答案毋庸置疑,重申我的观点,物质享乐略重要于精神享乐,精神享乐大都依附于物质享乐,二者缺一不可。
接下来说说二者缺一不可必不可少。如果只追求物质享乐,精神世界必然空虚,没有精神的约束,物质享乐如脱缰野马,严重就铸成违法犯罪;反之,一味追求精神享乐,好似不食人间烟火烟火的仙子,遗世独立,由于精神世界完美无瑕,因此对现实世界充满了厌恶,最终去追求精神世界离开现实世界。因此,二者不可过度失衡,缺一不可。
浮生短矣,为欢何所呢?引用一句流行语:该吃吃,该喝喝,啥事别往心里搁。也许,豁达作为追求浮生所欢的心境最好不过了。有了豁达的心境,看山也许就不再是山,看水也许就不再是水了。
浮生短矣,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