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命和人生中,一些人注定很重要,注定在我们的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就是母亲。我怀念我的母亲,怀念有母亲的时光!那时光,心最暖,很幸福!梦里寻母千百回, 惊醒回首已经年,慈母心血知道多少?岁月浸染易容颜。时光如水,年华流逝,已淡去了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淡不去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属于自己的那串珍珠般的记忆岂能忘记?
_____题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到了一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当别人都在高兴的用不同方式向母亲表达至爱时,而我则唯有在心里默默的怀念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在这个充满思念的季节,总会勾起我对母亲的情愫。我对母亲的记忆,是那双镶嵌在她那饱经风霜沧桑脸上的眼睛:眼睑周围布满了老树皮似的皱纹,眼角处刻着一道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眶总是潮湿不干而潜满着泪花,眼睛时而明亮有神时而暗淡无光,目光里泛着温柔、期盼、忧郁、惆怅混杂的波纹。把我圈进去,让我感到温暖,感到惬意,也感到阵阵难过,感到丝丝心痛!那双眼睛,让我永远难忘!
在童年的记忆里,母亲的眼睛总是那么清澈明亮、明眸善睐、眼神总是那么慈祥、宁静、坚定。母亲的眼睛,好像是故乡柿子树林旁边那条涓涓流淌的小溪,她流溢着爱,流溢着深情,流溢着星星和霞光……陪伴着我们,在我们上学的路上,在我们读书的灯下,在我们采摘野果的山野,在我们拣豆揪草的田间,在我们戏水摸鱼的小河边,在我们捉迷藏的院落和小树林……她温馨了我们成长的家园,点亮了我们金色的梦魂,沉醉了我们时光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常常依偎在母亲身边,听着母亲唱歌谣,讲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孟母三迁”、“牛郎织女”、“白蛇传”等,这些古老的神话就是始于那时便成为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驻扎我们心里的抹不去的记忆。直到长大才懂得其中的真谛,也才读懂了母亲眼睛里透出的那深深期盼的光芒,这光芒,寄托着母亲的全部心愿:明理、诚信、善良、成人,这也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
看着那张泛黄的老相片,年轻时的母亲,眉清眼秀,明眸皓齿,嘴角上扬勾起一抹浅浅的微笑,身着一件细碎花纹的衬衫,外套一件深蓝色开襟毛衣。一头乌发编成的两条长辫从两边耳际处顺落而下至身后。母亲年轻时保留下来的照片不多,这张是母亲大约二十多岁时照的。 那时的母亲算得上是一个标致的美人,身形苗条, 丹凤眼,肤白透红,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似两弯烟眉,那似喜的双目浸透着满目温柔,给人一种亲和感。时常将满头发丝聚拢脑后梳成一个精致的发髻,穿上那件在当地还不为鲜见的服饰———旗袍,更加衬托了母亲的雅致清丽、温婉居家之貌。随父亲初来到那个村镇(当时称作公社)时,母亲总会引来那些村妇大妈们的瞩目。由于母亲的善良和热心,让她成为了那些村妇大妈们的贴心人和左邻右舍的主心骨。母亲做事的贤惠、达理、高瞻以及不惧事的镇静泰然风范博得众人的赞赏和好评,以至到今,依然能听到那些后辈们口中的评述“要是没有当初赵姨对我们家事的介入和帮助,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这般模样”、“要是没有当初赵姨的那句话,或许现在的我依然是一个抡着锄头的大老粗”。
往事,时常触动着我最柔弱的神经,母亲那熟悉的身影和眼睛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儿时,每当夜空拉下了黑幕,母亲便点亮了那盏油灯,屋里有了一股生气,希望便在这小小的油灯上跃起。我们写字,母亲坐在对面一边缝补我们穿破了的衣服, 一边静静地陪着我们、等候屋外父亲熟悉的脚步……那时看到母亲熬得红红的眼睛也不懂得那眼里流溢的音符,直到时过境迁才懂得那是爱的凝聚,如月光一样温柔,似清烟一般的绵绵……
母亲的眼睛是清澈透明的,容不得半点污垢和杂质, 她好似一口智慧的深井,有着我们取不尽用不完的生命源泉。我们时常从母亲的眼神里便会得知我们做事的正确与否。儿时的岁月里,母亲帮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扶我们走过了春夏秋冬。受伤时,她温柔的安抚我们受惊的心;跌倒时,她轻轻拍去我们身上的尘,让我们顽强地站起来。人生路坎坷,年轻时的我,当感情受到挫折而痛苦的时候,当人事有了纠缠而烦恼的时候,当工作遇到了挑战而灰心的时候,母亲的眼神总能给我信心和力量,让我镇定自若,平静泰然。母亲的爱, 总会让我的生活充溢着一份份平平常常但却恒久的温暖而贯穿在我生命的始终。母亲的眼睛,让我看到了光明的世界和人间的冷暖,让我学会了很多。 想起那时,在母爱的庇佑下成长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母亲是一种岁月,是我最温暖的岁月!
母亲识字不多,但很明理。在我们幼小时她就教育我们要勤奋。母亲的童年是不幸的,生活是艰苦的。她五岁时母亲去世,继母来到这个家时带来了长她两岁的姐姐和小她三岁的弟弟。继母不善待她,不让她读书,她就偷偷跑去学堂外听那朗朗的读书声和爬窗台窥视先生教孩子们习字,这样便也习得一些字,有时向姐姐讨学被继母看见就训斥推开。那时学针线和烹饪是女孩子必备的技能,但继母从不教她,她就一旁偷偷的看着继母教姐姐……母亲的一手好针线好厨艺就是这样偷偷苦学得来的。
年轻时的母亲不仅要照顾我们兄弟姊妹几个,还要时常出去打小工活。尽管她忙里忙外,但从来不觉得累。她经常告诉我们:“人要勤劳,勤劳才会有饭吃。人必须勤奋努力,才会自强。”母亲的这种身体力行的俭朴勤劳深深感染着我们,虽然后来我们几个都吃着公饭拿着薪水,但我们都懂得勤俭和努力的重要性,并践行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也是母亲留给我们的第一笔教育财富。母亲不是教育家,但却知道最简单的道理“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一直以来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母亲很重视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和沟通,逐渐与老师成为亲密朋友,那时老师们也时常来我们家家访,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得老师们的喜欢和器重。
长大终有离娘时。或许是命运吧,我选择了远嫁。在我出阁的那一天,我看到母亲尽管忙里忙外的张罗和招呼着前来贺喜的邻里亲朋,但却看不到她脸上的喜悦,直到第二天早上我和弟弟(弟弟受母亲嘱咐专程送我出嫁到他乡)坐上二哥为我们联系好的便车,当我回头时,我看到了母亲那双眼睛噙满着泪花,目送着我到大门口。我知道,我的执着与选择,破灭了母亲全部的希翼与心愿。 后来每逢一年两载回娘家临别时,母亲都会落泪,我感受到了母亲的难过与不舍!听说每一次我回娘家别离时或每一次母亲自我这儿返程回家就如相思病一场。有一年,母亲身体状况很不好,侄女来电话说母亲很想念我,她建议我回去看看,于是我便请了假回去。回到家,猛然间我发现母亲那原本灵动的眼睛此刻变得黯然失色,眼光是那么的空洞,那么的孤单……眼神里藏着的是满满的忧伤。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我一眼,眼里滚动着点点晶莹的泪珠,犹如是娇嫩的花朵,让人无限怜惜和心酸!
更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儿子出生的那一年母亲过来伺候我坐月子,母亲生前来我这里也仅是屈指可数的三次,而这一次是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来,更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很快五个月过去了,母亲要离开我回去了。是的,又要离别了,母亲的眼睛又潮湿了,那是酸楚的泪水,那泪水凝结着的是不舍、是期望、是担心……那一天清晨我送母亲到车站,当分别母亲我频频回首时,看见母亲一直屹立在冬末仍有着寒意的凉风中,久久地注视着我渐渐离她远去,我只知道母亲哭了,我禁不住泪水倏然撒落而下,我的心像被撕裂了,痛的彻骨,心碎了……从此我便成了母亲视网暯上一粒游离的细胞,我的路,在母亲期望的眼光中延伸、延伸……流光似水,花自飘零。渐渐成熟的我,也渐渐懂得了母亲,懂得了岁月在母亲眼睛上留下的痕迹,不,那是我刻画上去的,是我使她的眼神迷茫了,沧桑了,但它的慈祥与温暖始终没有改变,将我永远圈在她的眼睛里。
母亲的眼睛,一个不用说什么便可以触碰到心弦的词,岁月的更替折叠了她里面灵动的光芒,母亲曾经的那双明亮晶莹的丹凤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岁月淘洗后暗淡无神的眼珠、眼眶湿润充满了浑浊。不知那些无比熟悉的岁月里浸染了母亲多少的心血?每逢想起母亲的这双眼睛,不由我心头一沉,鼻子发酸,心中总会升腾起对母亲一种久久的愧疚和无比的眷恋!母亲的这一双眼睛,我再也看不到了。
窗台上那盆绣球花,在滴滴嗒嗒的雨声中,缓缓地沉重地绽放。我走到窗前,看着模糊的窗外,听着淅沥的雨声,好似听到了那熟悉而久违的声音。哦,那是母亲的声音,好想好想再听听母亲的絮絮叨叨!
【 写于2021年5月(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