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为何有如此之多的贱婢?
2、 为何朕竟为贱婢所困?
武志红的答案是:皇上,因为您也是一头贱婢呀!
——和菜头
导读
中国很多老人一旦在街上被人撞倒,你要去扶他,他醒来之后会讹上你。过去我们都以为是这些老人道德败坏,谋人家的钱财。但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分析,如果是这么大规模的现象,那肯定是一种心理上的表达。
今天我们就透过对一位旅客投诉行为的分析,一同探索下武志红老师笔下那种“心理上的表达”——巨婴,这个概念;
以及个人将如何通过正确地追求和表达内心的爱意、锻炼理性思考、自我觉知、行动这四种方式来治愈内心中的巨婴;
同时也建议当我们不得不和巨婴交谈时,我们应该的应对策略:慈母严父。
本文共 4202 个字Ⅱ建议阅读 12 分钟
一、事件介绍
某日,一位旅客搭乘一架飞机准备在晚上某个时点飞往目的地。但据监控视频显示,因该旅客自己晚到登机口,没有及时办理登机手续,所以当晚自己未能按时乘机。随后,该旅客在机场各个柜台以及多次致电客服投诉中心,投诉当时负责该航班的工作人员,说就是因为该工作人员的失职,才导致其不能登机;并要求马上见当日值班领导,解决自己的事;后因不愿等待工作人员核实情况的时间而提出自己接下来要向上级机构投诉机场的行动。
当晚,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该旅客购买当日最后一班飞往目的地的航班,离开机场。
随后,工作人员多次致电该名旅客,还原当日事实经过并解释相关规定。但该旅客一直不满这样的解释,将自己当日遭遇,分别上传网络和各投诉机构,请求网友和领导机构为其讨回公道。在其投诉中,内容模糊,语句牵强,把所有当日为其服务的工作人员都投诉一遍。
在第一投诉被书面回复后,又因不满回复,继续提交投诉书,投诉内容同样逻辑不清,甚至捏造自己同伴被他人威胁的事实。
二、行为中的反常之举
在事实调查中,我总结出四种该旅客的行为特点:
1.主次不分
没赶上飞机,想的第一件事是投诉工作人员,而不是马上想办法找出行的替代方案。该旅客是位非常情绪化的人。
2.因果不分
自己迟到,偏偏说是他人造成的,而且无视任何证据。
3.受害者逻辑
误机后,逢人就说自己受害了。事后更是把所有为他提供问询服务以及善后工作者都投诉了一遍,而且还是长期的,甚至敢捏造事实的投诉。
4.依赖和畏惧权威
其一,从投诉的通话录音中显示,这位旅客一直在强调要去见现场领导,渴望领导出面,为自己解决出行问题;其二,当客服告知按照规定,投诉受理时间是24小时,言下之意,我们在按规定办事,请其耐心等待是,那位旅客在电话对面强硬的态度立刻软弱下来——之前威胁客服自己要找投诉机构投诉的强硬态度,马上转变成平稳甚至有点请求的语气,让客服提供投诉机构的联系方式;其三,罗列毫无根据,逻辑颠倒,语句混乱的证据,持续向上级领导机构信访。
这四种行为,让我想到了一个场景:
一位婴儿在蹒跚学步时,一不小心摔倒了,然后哇哇大哭起来。身边的妈妈马上把孩子扶起来,一边给孩子擦眼泪,还有鼻涕,一边安慰孩子说"地板不好!我们来打他"。那位婴儿感受到妈妈的抚摸,还有看到妈妈在踩地板的样子,开心的笑了,并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走起路来。
这幅场景和那位旅客的遭遇相似度很高,同样是自己做了"错事",一个摔倒,一个迟到。不同的是,后者当时没有遇到为他擦眼泪和鼻涕的"妈妈",而是一个路边阿姨,:"哎呀,宝宝,这一跤阿姨可是看得清楚啊,是你自己摔的,和地板没有半毛钱关系!快点自己爬起来!"
这样的处理结果,就是婴儿在地上哇哇大哭,旅客在不同地方持续投诉,而且越来越离谱。
说白了,该位旅客也和婴儿一样,是个"巨婴"。
巨婴,不是说这个人心态幼稚,而是说他的心理结构和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而且是早期,就是零到六个月的口欲期。
三、巨婴
最近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他的新作《巨婴国》里提出一个概念——巨婴。
他说巨婴的灵感是来自于一部电影。在冯小刚的《一九四二》里面有个情节:
一个军需官跑到妓院里去嫖娼,嫖的对象是老东家的女儿,当时只有17岁。这个人嫖娼的方式是往那儿一躺,你得伺候我,先得给我打洗脚水,帮我洗脚,然后伺候我吃,伺候我擦身子,然后一吹灯,我们俩再去上床做那件事。
当时武志红看到这个场景就惊呆了,脑子里就闪现出很多西方电影里也出现的嫖娼细节。在西方电影里面,虽然这种交易也很不道德,但是那毕竟是成人和成人之间的交易,大家的行为模式是成年男女之间在性爱上的行为模式。
可你再看这部电影,这个肥头大耳的军需官躺在那儿,似乎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像一个婴儿一样肥头大耳的,要等待妈妈喂他吃、喂他喝,伺候他一切,然后一吹灯还要做性事。他说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这里是不是有着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的那个沟?
他此前二十年的心理咨询的经验中大量的案例,突然就扑面而来,马上脑子里就蹦出了两个字——巨婴。
四、婴儿的心智模式
(一)心理特征
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婴儿从生下来到六个月,叫口欲期。
他们通过嘴来感知世界,这是这个阶段婴儿的欲望中心,天天抱着妈妈的奶头在那儿嘬,嘴是他和世界最强悍的一个连接器。
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男人之所以爱抽烟,也不是因为尼古丁,而是因为他的心理发育有一部分退行到口欲期,所以天天都得嘴上弄个东西,才有快感。
(二)反应模式
婴儿的心理主要是三条:第一叫母婴共生,第二叫全能自恋,第三条叫偏执分裂。
婴儿生下来到六个月的时候,他是完全没有任何行动能力的,一切吃喝拉撒睡玩都得靠母亲来伺候他。而且,这个时候他的主观意识其实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之间的区别,所以这个时候的婴儿和母亲是完全的共生体,这就叫母婴共生。
全能自恋和偏执分裂,它本质上是一件事的两个面。这就是婴儿的心理状态,他觉得自己是神,所以叫全能自恋。如果没有得到满足,要么就是绝对的愤怒表达出来,要么就是我干脆毁了自己,这就叫偏执分裂,世界对他来说没有灰度。
婴儿叫母婴共生,但是如果成人之后你还这么共生,这就叫病态共生。
五、巨婴在社会中的影响
这种巨婴的社会心理,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第一个后果就是巨婴们得极端化的表达,使社会的戾气变重。
大家熟悉了这种极端化的表达,说白了就是偏执分裂。有的是表达为语言,比如说微博上的各种污言秽语,有的时候会表现为行动,比如那位旅客不顾事实,甚至捏造事实地把那天和他打交道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投诉了一遍的行为。
第二个社会后果,就是因为巨婴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社会中经常会有那种毫无必要的社会纷争。
一个社会有纷争很正常,因为资源有限。但是在巨婴的世界里,纷争的起源不一样,只要不符合我的想象,我就要跟你起纷争,在巨婴的世界里,搞不清楚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区别。
那位旅客一直无视任何证据地强调自己按时到达登机口的,没有迟到;自己未顺利登机,都是他人造成的结果。他人需要为此承担所有责任。
第三个后果,叫卓越强迫症或绝对完美。
在巨婴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完全美好,毫无瑕疵的,因为是个想象出来的世界,跟真实根本就没啥关系。
那位旅客一直跟客服索要反馈信息的时间,甚至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的询问,中间间隔连十分钟都不到。这是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世界就是快速为他反应的,一件事怎么可能要拖到半个小时后才会得到回应呢?
六、怎么应对?
(一)对自己
扪心自问,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巨婴的影子,但巨婴的影响并非不可治愈,我们个人至少有四种方式可以对其进行治疗。
第一种就是爱,爱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追逐的一种能力。我们中国式父母经常说我对你好,那不叫爱,那叫摆布和控制。爱是什么?正好是它的反面,叫理解和接纳。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读书,读文章来锻炼自己的理智,分清个人与集体的辩证逻辑关系。在这方面可以推荐的作者,是连岳、雾满拦江、和菜头和李笑来。
第三个方法,叫觉知。我们作为一个巨婴,当别人不符合我们的想象怒气蒸腾时,怎么办呢?稍微慢一拍再去说话。因为人对自己情绪的觉知和觉察,本身就在瓦解这个情绪。
最最重要的治疗方案,就是行动。
一个巨婴他最恐怖的牢笼是永远在自己的脑子当中生活。一旦开始行动,这种行动包括各个层次的,有可能是做一把木头勺子,也可能是要去创建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要踏出一步开始行动,马上就脱离了那个想象中的世界。因为你不断地要面临犯错,面临纠正,面临要和他人的协作,面对要说服他人,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一步一步往前走,你就把自己身体里的那个巨婴抛在自己的身后。
(二)对他人
工作中,有时不得不和巨婴交谈。这时该怎么办?
还是回到刚才那副婴儿学步的场景:
一位婴儿在蹒跚学步时,一不小心摔倒了,然后哇哇大哭起来。身边的妈妈马上把孩子扶起来,一边给孩子擦眼泪,还有鼻涕,一边安慰孩子说"地板不好!我们来打他"。那位婴儿看到了妈妈,还有妈妈在踩地板的样子,开心的笑了,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走起路来。
既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巨婴,为什么我们不能暂时放下路边那个"强调事实,讲道理"高高在上的"阿姨"身板,向父母一样处理那些棘手的问题?
当不得不面对巨婴时,我们可以选择像温柔的母亲学习,学习她安抚孩子的情绪,听清孩子需求,鼓励和引导孩子继续采取下一步行动的态度和方法。
若遇到态度十分强硬,情绪非常激动的巨婴,我们更可以像权威的父亲学习,严厉而正式地陈述规章制度,明确而具体地告知其行为将带来的后果风险,用此法来威慑他——"再哭?再哭,把你扔了!"一位爸爸对一个不愿清理自己玩具,正在地上哭闹的孩子如是说。
总结
通过对一位旅客投诉的行为分析,我们介绍了“巨婴”这个概念:巨婴,不是说这个人心态幼稚,而是说他的心理结构和反应模式停留在婴儿期,而且是早期,就是零到六个月的口欲期。
这个时期的婴儿心理特征有三:母婴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
对应婴儿这三种心理特征,巨婴在社会中的巨大影响有三:
极端化表达、总是因为自己的世界和他人不同而发生争执、追求绝对完美。
面对巨婴现象,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它的影响。治愈它的方式有四种:
正确的爱,训练理性思维、觉知自己的情绪、行动行动再行动。
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巨婴,和他们打交道时,可以通过借鉴慈母严父的育儿方法和态度,应对他们:
安抚情绪,观察需求。鼓励行动,逐步调整。明确规定,说清后果。
最后,我这里借用和菜头看完《巨婴国》后,一句感慨做结尾:
“有一个完全不用比喻的说法,不知道你能否理解:对于孩子拥有无限权力和义务的父母,会养出永远无法长大、永远不愿负责、永远情绪激烈的孩子;政府和民众也是同理。”
图片原自:
得到APP 《罗辑思维:你是巨婴吗?》
得到APP 《槽边往事:<巨婴国>读后》
武志红公众号:《人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