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作品与道家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先秦诸家思想中,以儒道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可以看做为后世思想之源,从先秦儒道作品中我们可以探究儒道思想的人文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中,仁爱居于首要地位。《论语》中,孔子确立了仁的学说,仁做为儒家最高道德标准,也是一种理想人格追求,其核心是爱人,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关心、理解、爱护,以心待人,以诚待人,仁者爱人的理念透露了儒家对人生命价值的珍重。以仁为核心,儒家建立了恭、宽、信、勇、忠、恕等道德准则和有序的社会道德秩序,仁者爱人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从爱自己,爱亲人开始建立和规范基本的五伦(夫妻、父子、朋友、上下、人己)社会道德秩序,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靠有序的道德秩序来调和和维护。
儒家人文精神以仁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儒家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认为无论人性本善,任何人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对人进行精神上的引导和改造,用这种教化方式使人心向善。儒家道德提倡以诚意、正心、修身为本,舍生取义、见利思义,例如《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就是儒家理想道德的代表之一。
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人文重视以礼维护社会道德秩序。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礼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儒家的礼治表现为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特定言行规范,并都去遵守这种规范,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道德秩序。当然,我们今天提倡的人文精神绝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教思想,而是现代文明礼仪和道德法制精神。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以文明礼仪这种外在行为准则去规范和约束自身言行,内在的仁德通过外在的礼来表现,努力将外在的礼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使自身言行符合礼仪规范,并努力提升道德修养,达到仁更高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