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明朝:没能进入的大航海时代
(公元1368—1644年)
“知行合一”的诞生源于明代多元化价值观的形成
王明阳和历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不同,他不但能讲学授徒,还特别能办事,所以,随着王阳明本人的被神化,“王学”也风靡全国,只有取代朱学之势。
但是对于王阳明的成就和王学的风靡,统治者并不高兴,王明阳一死,朝廷便对他进行清算。朝廷保留和肯定了王明阳的“事功”,全盘否定了他的“王学”,直指为“邪说”,从而引起了王阳明弟子和推崇者的不满。
隆庆元年,科道官耿定向等人联名上疏,为王明阳颂功。吏、礼二部经过讨论,对王明阳重新做出评价,不但全面肯定他的事功,还高度评价他的学术。到万历十二年,在舆论的倒逼之下,也为了树立一个想为国家办事、能为国家办事的典型,王阳明被送入孔庙,从祀孔子。
王阳明的学说既是明代社会多元化的产物,也是推进明代社会多元化,尤其是思想的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多元化,直接摧毁了明朝国家一体化,而这些社会思潮及其推动者,并不对后果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