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看朋友圈和媒体对诚品创始人吴清友的评论。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因为心脏病去世后,人们都在赞美他关于善心、尊重人、不计较商业得失的人格和道义。
人们被情怀打动,几乎没有人在说他对“精明”的重视。
可能是因为诚品书店是一个行业奇迹,一个精神象征,一个生活慰藉。也可能是因为吴清友自己很少谈商业。
能找到的他的公开演讲和采访,都在讲情怀。有好几次,他避谈商业。他心里可能真诚地认为商业微不足道。
但如果只看到这一点,你可能无法真正理解和学习吴清友的成功。
吴清友被广泛引用的话是:没有商业,诚品活不下去;没文化,诚品也不想活了。
其实这是两句话,但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了后一句。
你可能不知道他还说过另一段话:“不但要浪漫,還要精明。學會精明之後,可以更浪漫。”
他很浪漫,但那是因为他的精明保护着浪漫。如果你只关注他的善意,你就可能忽视他是个商业高手。
他一直表示自己通过炒房赚的钱让他羞愧,但那笔钱让他开始了诚品的事业。
你可能会忽视,他对运营数字极为敏感,他可以在前一年的十月就估算出公司第二年的收入。
你可能会忽视另一些东西,诚品几乎在所有涉足的领域都获得商业成功:诚品音乐馆、诚品电影院、诚品小剧场、诚品文创园……
一个只有道义力量的人做不到这些。一个精明的商人才能做到。
尽管大陆有特别多人和公司在学“诚品书店”模式,却没人像它一样成功了。我怀疑,他们没有学到的是吴清友的精明。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总结了藏在吴清友情怀之后的东西。没有再强调他的道义和爱心。
不是因为那不重要。而是因为那不完整。如果没有商业的最终成功,诚品书店很可能不会坚持到现在,也传递不了这么多爱心。
吴清友信佛教,讲顿悟和立地成佛。是情怀让吴清友接近佛的追求,但商业让他先立在地上。
1. 诚品书店根本不是靠书店活下来的
去过诚品的人都知道。诚品不只有书店。“原来书店跟百货公司一样大。”
比如诚品总店,是一整栋商业地产,其中有餐厅、服装品牌、剧场、文创商店,书店是其中的几层。诚品的图书销售只占收入的30%左右,而且并不盈利。
真正盈利的部分有两个:影像制品等周边;和地产租售。
诚品生活松烟店,就更像是一个百货商场了。在四层的空间里,除书店、诚品电影院和诚品表演厅之外,还有设计师工作室、家居店、花艺店,纳入了上百个微型品牌和新锐设计师的创意作品。这里被 CNN 评选为全球最酷 14 家百货公司之一,两岸三地有不少观光客,按图索骥来诚品松烟朝圣。
在苏州开设书店后,他们推出了首个地产项目“诚品居所”,有接近300户房源,均价是38000元/平米,在苏州可以算是高档豪宅级别。
2. 诚品就是地标
诚品非常擅于打造城市地标。
诚品敢用最贵的地段。总店信义诚品在台北市政府旁边,离101大楼不远,是一整栋地产;敦南店开在台北东区,是台北最贵的商业地段。
2008 年,诚品在台中建立了一座被植物包围的大楼。动用了建筑、结构、景观、植物等各界专家,将约 14 万棵绿植栽上墙面,并配备了完整的浇灌系统(6000 支滴管、3000 米长的水管和上百个喷头)。
这栋商业大楼叫勤美诚品绿园道。其中有书店、时髦餐厅、咖啡厅和各种服装品牌。城市里的居民会去逛街、散步,是台中市的地标之一。外地游客会把它列为必去景点。
品牌本身也是台湾文化地标。每年有 1200 万观光客去诚品参观购物,它被列为来台必游十大景点,跟阿里山、日月潭并列。
3. 每一家诚品都不一样,这是个经营逻辑
诚品在大陆、台湾和香港有将近 50 家门店,每家都不一样。
比如,台东的诚品叫“诚品故事馆”,是日据时代的政府建筑物。书店里专门开辟了一块“当地区”,有原住民的故事和歌曲;
在青少年聚集的台北西门町,专门多设了漫画和罗曼史的图书区;
台南的平安店,开在慈济中小学旁,定位“服务邻里社区”。这里最主要的顾客是放学后的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书店B1层有一间云门舞蹈教室;
大陆第一家苏州诚品书店,展示了苏绣、缂丝等传统工艺。这里还入驻了一些民间文创团体,你去书店,可以观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连锁不复制”,这是吴清友非常关键的经营逻辑。这样差异化开店其实是更“费钱”的,但这也是诚品能真正进入每座城市的方法。
4. 说诚品改变了台湾人的生活,一点都不夸张
有杂志票选“十年间改变台湾人生活的十件事情”,诚品书店是其中之一,也是入选的唯一一家企业。(其他的九项比如:咖啡文化、便利生活、捷运系统、越来越艺术、信仰健康等等)
台湾居民总能去逛逛,不一定为了看书。
在人流量巨大的台北车站,有家便利店大小的开放性诚品书店,来往的乘客在其中穿梭;诚品还开设了台大医院店和高雄医学院店。吴清友说:“我看到病人在我们卖简餐的地方吃一碗热腾腾的面,跟他在购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动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凌晨去24小时营业的敦南诚品店,总会看到有人趴在桌子上休息。吴清友开设它的初衷是:心灵也需要 24 小便利性。
约会的情侣会说“待会诚品见”;艺术爱好者会约着“去诚品听演讲”;下了班的人会路过“去诚品下面的餐厅吃饭”。
人们的生活密集地在诚品发生。
5. 诚品几乎可以承包你全部的文化生活
除了书店,诚品有自己的画廊、音乐厅、电影院、小剧场等。
诚品的很多店都附设了音乐馆,种类非常全,包括很多进口的独立厂牌唱片,还专门开设了一家黑胶主题音乐馆;
诚品画廊是台湾惨淡艺术市场中“大爆冷门的黑马”。比如 2009 年推出《蔡国强泡美术馆》个展,参观人数超过 22 万人,创下台湾当代艺术展览史上参观人次的纪录。
诚品的电影院和表演厅被称作“台湾电影盛事的主要发生地。” 戛纳的片子你可以迅速在诚品电影院看到。
6. 用心的细节
创始人吴清友非常重视“用心的感觉”,几乎到了追求完美的程度。
生活细节中,下属交到他手中的电脑报表纸,得整齐地把边撕掉;他习惯订书针要订在纸张右上方,方便别人翻阅。
诚品的设计师说:“吴先生很仔细,设计图要修到他满意,包括走道宽度、放多少书, 甚至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都在他的考量中。”
诚品的公共座位保持 400 个以上;尽量用木地板,尤其开在大学的诚品,不会选择光亮的大理石;灯光要温暖、适宜阅读;店员结账时,会在柜台后恭敬地双手递书给顾客。
“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完美的目标,但至少表达了我们对服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态度。”
对细节的重视,就是对气氛的重视。很多人喜欢在诚品呆一整天,气氛是诚品提供的附加值。
诚品不做折扣战,而是丰富书的种类,营造空间氛围。到后来,同样一笔交易,诚品会获得比同行高 30% 的利润。
7. 有人说,在诚品之前,台湾这座城市没有美学
很多去过诚品的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诚品真美。
吴清友非常重视“美感”。他本人对建筑和艺术感兴趣(第一家诚品书店是专门售卖建筑和艺术类书籍的),诚品在台湾的 50 家门店都长得不一样,每一家前期都会在空间设计、材料上花很多钱和精力。
诚品的店面设计甚至会成为学校案例。有人说吴清友留下的最大遗产是:让诚品成为了民众美学教育的课堂。
品味、书店的美感、差异化服务,同时也成就了诚品的“敢贵”。
8. 吴清友的信念:诚品万岁
这两天,很多人都在讨论吴清友的情怀。与其说是情怀,他的朋友、香港专栏作家马家辉的评价更准确:意志力、勇气、思虑周到。
很多跟吴清友接触过的人形容他:非常热情。他对事业的热情绝不是轻飘飘的文艺向往,支撑他把诚品运营成亚洲最著名的文创品牌的,也绝不只是聪明和良好的商业逻辑。信念在其中必不可少。
关于他对诚品的信念,有个小细节:2016 年,吴清友又去香港动过一次心脏大刀,再度与死神交手。当时他的女儿吴旻洁已接管诚品,她回忆:“动刀麻醉 20 小时,药效退后他醒来,医生要了解他是否意识清楚。他拿起笔,写下『诚品万岁』。”
“当时妈妈看了说:还是没变,没事了。”
读后思考:
你靠什么精明保护了自己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