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要偷懒,就会想到这句话,再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好吧。那随手翻翻书,看看有没有收获吧。放在书桌上的是一本《亲密关系》。放了好久,上次看了一部分,前几天重新拾起,先看了目录和序言,了解个大概,就开始速读,还是架不住时间的稀缺,以及自己的懈怠,看了半本,又开始搁浅。
今天随手翻一翻,看到了一章“站在对的一方”
是讲了和朋友或者伴侣之间的权利斗争。其实权利之争,不仅存在于朋友和伴侣之间,亲子关系也很容易陷入权利之争,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导致孩子的叛逆。
很多时候我们的争执,都是从一件小事开始,慢慢从“就事论事”偏移到“想尽一切办法,证明我才是对的”这一个目标上。
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只要证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对的,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只要让别人看起来像是错的一方就行了。如果我能证明伴侣是错的,那么我就是对的。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方,就能抵消痛苦的感觉,而怒气则能让我骄傲、神气,压过其他不愉快的感觉。
这段话很好地呈现了权利之争时的心理活动。
一时地占上风,只能让自己暂时获得心安理得的假象,可是,理智回来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懊悔。因为这一时的胜利,输掉的可能是和谐的关系,心灵的疏远。
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更好更健康的亲密关系。首先我们要更好地去感受,去接纳自己的情绪。只有去感受去接纳,才不会被情绪控制,也才能更好地去寻求自己生气的背后所存在的问题。当我们清楚自己真正的生气的原因。才能更好去面对和解决它。
和孩子的相处中,就很容易陷入权利之争中。
想到最近和小家伙相处的事。最近就小家伙玩平板这个问题,我们一度陷入僵持状态,我不想她过度迷恋ipad。可是她最近沉迷于下载表情包,每次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打开ipad,给家人发送各种表情包,并期待回复,一听到提示音就迫不及待地打开,做别的事情也是把ipad放在手边,时不时查看,像极了平时被手机不停打断的自己。我害怕她也成为一个不能专注做事情的人,所以我总是企图控制她,每次看到她玩ipad,我就如临大敌,要求她不能看,多提醒几次之后态度自然就不好了。她每次看到我就心不甘情不愿地收起来,有几次,我走开她就拿出来,一看到我走近就马上合上,并且听到我开口就不耐烦。这是我最不愿地相处模式。管了,她开始阳奉阴违,不情不愿,可是我怕不管,又过于放纵。
后来又一次说起玩ipad的问题,我放平心态,跟她说了我的担忧,怕她不停被电脑打断,会让她不能专注做事情。并且我并不是不允许她玩ipad,只是怕她不能控制好自己,如果她可以管好自己,控制好玩的时间,我就可以不再管她,随她自己安排,否则只能我替她管理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次谈话的效果,几天后接她放学,她跟我说,妈妈,我今天一直没有打开过小电脑,你不在的时候我也没有打开过。而这几天进门,她也的确没有第一时间冲到ipad那边。或许是新鲜劲儿过去了,或许是这几天上课有点忙,或许也真的因为我的坦诚,让她开始学着自己掌控了。
生活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权利之争,我们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不能一下子让自己变成一个内心淡定,风淡云轻的人,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一直在成长的路上,明天的我们总会比今天的我们更好一点。
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也算一个不错的坚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