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英/文
2018年12月2日,“国培计划(2018)”——河南教学点教师访名师项目苏州大学研修班(第一期)培训完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本次参训学员共100名,我有幸忝列其中。不惑之年过半的我,第一次乘高铁,第一次到江南美丽的城市苏州,第一次体验上大学的感觉,第一次与教育专家、同仁面对面交流,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迪。
十天的苏州之旅倏然而逝,宛若一场美妙的梦幻,惬意、美好。返程途中,望着车窗外飞逝的旖旎风景,头脑中不断闪现出霞光照耀下火红的枫叶,雾气笼罩下水乡的小桥。时光啊,你慢一些,再慢一些,容我慢慢回味这真的梦,梦的真。
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我就像个准大学生似的,兴奋着,期待着。我不自觉地关注起苏州的天气,虽说已是初冬时节,苏州和豫北的金秋一样,气温适宜,不冷也不热。
谈及苏州,我不由得忆想起初中时代学过的一篇课文——《苏州园林》。我从同事那里借来语文课本,重温了作家叶圣陶笔下江南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我甚至想象着自己在某个暖洋洋的午后,踩着叶老的足迹,游赏在风景如画的拙政园,突然诗兴大发,赋诗一首;抑或悠闲地漫步园中,慢慢悠悠地走一阵儿,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与邂逅的游人同步,与超然的思想同步,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独享难得的唯美时光。
我还特意搜索了有关苏州大学的历史文献,了解到“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百年校训,曾出现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这两句话出自1923年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墨宝,蕴含着“仰以察古,俯以观今”的气度,又参透着“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传统文化底蕴,如同宋朝文天祥《正气歌》一样引人进入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
怀着那份期待、梦想和好心情,我终于盼来了的11月22日出发的日子。几经辗转,23日下午5时顺利抵达苏州大学。东吴饭店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我们学员安排好了住宿。
晚餐过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浏览《学员手册》,详细了解作息时间和日程安排等有关培训事宜。然后,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抒写心中的激动和感悟,写下了初到苏州的见闻。
第二天清晨,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由东吴饭店步行至苏大校园。校园的环境比我想象的还要古朴、典雅。
沿着校园的小路,一些古树和古建筑群映入眼帘,见证着苏大的百年沧桑和厚重文化。
随着人流继续前行,苏州大学(原东吴大学)的旧址就在眼前了,我不禁为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晨光熹微,凉风轻拂,红枫似火,在燃烧着,在跃动着,在旋舞着,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银杏叶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宛如无数只金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但见三三两两的学子或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或手捧叶子久久凝视,作沉思状。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俯身从地上捡起几片漂亮的枫叶和银杏叶,夹在笔记本中,心想着回去送给班里的学生。
如果说“不是景点胜似景点”的苏大校园,带给我了视觉上的极大满足,那么,教育专家的一场场精彩的报告更令我深深震撼。
开班仪式上,苏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吴铁钧幽默、风趣的话语,让我们的心暖暖的;原徐州一中的名班主任李凤遐老师的讲座《师爱如灯,照亮幸福人生》,让我庆幸自己这辈子选择了最幸福、最有价值的职业;苏大副教授李利的讲座《互动课堂与信息化教学》,让我们耳目一新,高科技原来就在我们的课堂里……
最让我产生共鸣的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的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贲老师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他近三十年的反思历程。
贲老师是一位有想法的老师。从教之初,贲老师在一所艰苦的村小从教,是毕业学生中分配最差的。在宁静的环境中,他一心致力于读书、研读教材、反思教材和写作上。
从一个个朴实、鲜活的教学例子,我们感受到了数学教学中的很多教学难点问题,不一定非要依赖于课件才能有效的突破。只要我们用心关注教学中的问题,执著地思考解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当地的报纸上便出现了贲老师的一篇篇“豆腐块”。
贲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从2002年2月27日起,贲老师坚持每天在上完课以后写反思,无论繁忙与悠闲、疲惫与轻松,这是他给自己布置的作业。
他先后出版了《此岸与彼岸》《现场与背后》《贲友林与“学为中心”数学课堂》等教育专著,这些文字是他对教学手记的凝练与提升,是不折不扣的真实记录与切肤之感。
在谈到为何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反思时,贲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
你教这么多年的书,你是越教越聪明还是越教越愚蠢?
你做老师这么多年,你是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痛苦?
你对于教的这门学科,你是越来越有兴趣还是越来越乏味?
是的,我们需要思考,尤其是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我们更需要停下来思考。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就是提醒自己不满足单调的、简单的、重复的生活,在试图改变的过程中穷尽创意生活的可能性,不断调整工作心态。
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实践,就是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明丽的感动。
我们要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乐趣,辛苦,心不苦;我们要在浮躁中保持心灵的宁静,浮躁,不糊涂。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多数的日常行为都是习惯的反复而已,时间长了,习惯进入潜意识中,变成了秉性。习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将无益、有害的改为有益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假以时日,必能受益无穷。否则,我们仍只会继续那种我们以往一点一滴积淀的旧的行为方式。
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有梦想,有追求,有行动,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从教之初,我也在报纸上发表过“豆腐块”,并且断断续续写过几十万字的教学随笔、教育叙事。但是,我最缺乏的就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痛定思痛,我必须要改变,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告别懒散、盲从、依赖的我,找回勤奋、思考、独立的我。再不能以年纪大、记忆力下降、没时间等作为偷懒和不上进的的借口,再不能因为习惯了日复一日的平淡而失去了生活的激情,更不能怨天尤人,因为外界环境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反思,必将使我成为注意自己的人;写反思,必将使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因为,真正的成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将勤奋和努力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中,融入每一天的工作中。今天的成功源于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赖于今天的努力。
蓦然回首,十天的苏州培训只是我人生中一场短暂的旅途驿站,那些美好的回忆也终将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被岁月的流沙磨蚀得逐渐模糊。但毋庸置疑的是,苏州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专家的理论引领对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我对教育生活的反思将永无止境。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反思,让我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反思,让我日渐遇见更好的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过好自己的人生,并且尽最大可能引领学生过好他们的人生,则心满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