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蹭个热点,涂鸦小文。此文不知可算是“园林雪糕”推文的姐妹篇。如果说园林雪糕赢在颜值,吃在创意,是冷饮界的新宠。那么有故事,接地气,重情怀的赤豆棒冰,该是老苏州的旧爱吧。期待园林赤豆棒冰快快上市哦。
打开微信,朋友圈被园林雪糕刷屏。
虎丘塔、留园冠云峰、拙政园见山楼,这些园林景点的标志,因了炎炎夏日的来临,骤然脱胎为一款款别致的雪糕。丝滑的牛奶、香甜的草莓、醇香的巧克力,说是还有抹茶味的狮子,多种经典口味,撩拨起众人想要一尝的念头。
更匠心独运的是,原本要扔弃的雪糕包装盒,还能再利用为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吃完雪糕剩下的小木棍,从底下的小孔中穿绳结穗,便是一枚具有园林气质的小书签。这么高级的雪糕,真的很期待拥有。
记忆中,苏州街市上也曾售卖过园林棒冰,赤豆、绿豆口味的棒冰,分别用红绿蜡纸包裹着,露出一小截竹棍。与雪糕相比,棒冰的配料简单,雪糕则加入了牛奶、奶粉,颜值也不如雪糕那般冰肌玉骨,故而价格便宜,才几分钱一根。
自己最喜欢吃赤豆棒冰,它的口味似乎比绿豆更香浓。放学回家,大汗淋漓,看有卖棒冰的贩夫走卒经过,也会缠着母亲,买一根消暑。接过棒冰,扯开蜡纸,伸出舌头,轻轻舔一下,凉丝丝的;再舔一下,抿一口,甜津津的。很想咬一块,却又舍不得立刻吃完。于是,伸长舌头,自下而上,一勾一舔,结满霜花的棒冰便多了一道暗红色的条纹。就这样,一点一点舔食着,从竹柄这头,直舔到冻满赤豆的那头。棒冰在舌尖的温暖下,逐渐化为糖水,流到指缝间,沾到衣服上,滴到地里。便忙不迭地抬起手臂,捋一下衣服上的污渍,一手捏着冰棍,一手托着棒冰,凑上小嘴,“唆唆唆”吮吸着,很是“狼形”。此时,随着棒冰融化,冻在冰层里的赤豆,便一粒粒露了出来,弹眼落睛,像极了园林里的鹅卵石铺地。
从小贩那里买棒冰,几乎不准挑拣。每每与同学一起买,也会彼此比着谁的棒冰赤豆更多。当扯开棒冰纸的那刻,就像开宝,丧气的、欢喜的,却都是因了这多多少少的赤豆啊。
后来,父亲在饮食店工作,近水楼台,倒能挑到冻满大半块赤豆的棒冰了。有时是背着店长,一块块偷偷剥开包装纸看;有时,就只能趴在冰柜上凭眼力挑。透过棒冰的包装纸,还是能隐隐看到,有赤豆的部分颜色更深。挑中后,父亲往往将棒冰剥开,将棒冰纸拉到小竹柄的位置,再扭几下,绕在竹柄上,递到手中。这个细微的动作,自己一直记忆犹新。现在想来,那张绕啊绕的棒冰纸,该是能暂且承接一下融化的棒冰,不至于糖水滴滴答答。呵,此时此刻,浸在蜜糖里的女儿,似乎也有什么融化了,滴答起来。
以前,大家都不富裕。有同学赶趁着暑假,做起卖棒冰的营生,补贴家用。施同学讲,他卖棒冰的时候,才读小学五六年级。由于个子矮小,28寸的自行车,坐着不能骑,只能在两个轮子之间的三脚架踩。书包架上,捆绑着一个用三夹板钉的箱子,箱内垫上褥子,盖上棉花胎,批上一箱棒冰,走街串巷吆喝:“帮帮硬格赤豆棒冰”。做得好,一天也能有十多元进账。如若下雨,没有买主,棒冰不能退货,家里又无冰箱,就得折本。一天下来,淋得像落汤鸡不说,贱卖不掉的棒冰不得不拉回家,送给村里乡亲。也有好心人,看着他那么弱小,却还要为生活奔波,心生同情。曾有两个卫校的姐姐,每人付了一角钱买棒冰,却没拿要找零。此事,施同学至今感念至深。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知两位美丽的天使姐姐可还好?
老街上,也有一把年纪的好婆推着小车,叫卖棒冰的。其中有一瘪嘴老太,时常拿着一块木头,边“哒哒”地敲打棒冰箱子,边用劲憋喊“棒冰,啊要买棒冰”。但有气无力的声音,恰如六月里煨灶猫的叫声。听说她没有子女,靠做点小生意度日。夏日卖棒冰,累了,就在家门口的树荫下歇息,远远望去,乌金黑瘦的样子,仿佛一块赤豆棒冰。母亲可怜她,会拿出青边碗,去到她那里,买些廉价的断头棒冰回来。想来,如今这块“老棒冰”该是早化为水,汇入九泉了吧。
今日,酷热难耐,很想来一支冷饮。虽然很期许尝一尝颜值、口味和创意俱全的园林雪糕,然而还是心心念念地,更想来一根赤豆棒冰。
帮帮硬格赤豆棒冰!因了它,那些津津生甜的渴望,那些丝丝泛黄的记忆,便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为炎炎夏日的别样味道。
关于作者:一个爱猫之徒,熟识之人都昵称为老猫。这只猫生长于吴越古镇木渎,喝着香溪水长大,又得白云泉滋养,喜好传统文化,拍曲,习字,抑或涂鸦点小文。而今,诗意地栖居于苏州园林,以一颗匠心,灌园躬耕近三十载,简单而快乐。喵,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