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的发现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奢侈的观光阶段,以公务人员和大的企事业高管人员为主的客群,这阶段解决有的问题,多多益善;第二阶段,大众休闲阶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旅游产品成为普遍消费品,以满足大众的休闲、娱乐等为主,文化旅游产品逐渐受到重视;第三阶段,个性化旅游阶段,是目前所处的阶段,随着消费升级,个性化消费需求被释放,游客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个性化、人格化的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旅游项目成为明星产品。旅游产业也走向复合型,产业链不断延伸,呈现多业融合化、服务品质化、业态复合化等特点。
近五年的时间,从南到北,走过海南、广西、江西、浙江、内蒙古、甘肃、北京等省市约50余家景区,发现大部分景区的开发形式大于内容,景区独特个性、内涵展示不足。
什么是IP
IP最早指网络互联协议,通俗的理解解决某一网络的专属地址和范围。而消费界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过来就是知识产权,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是基于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具有项目地或个人独特个性的产品或形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文学、影视、动漫、游戏等,通俗讲IP指的是内容,等同于好故事和好角色。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是IP,答案是否定的,IP的一大特征是可以独立于平台或可在多个平台开发利用的,才能称为IP。
IP的的特点
经济性。IP是市场化的产物,可以满足市场的某种需求,可以被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才能称为IP。否则充其量只是个标志物。
传播性。IP是基于产品或内容等的推广、营销等手段,使其在市场上的流通而形成。说白了,从产生角度看,IP是营销传播学的概念,具有传播性。
拟人化。IP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有自己的价值体系,反应某种世界观和人格特性,能够引起某群人的心理共鸣,具有连接力的温度。
稀缺性。是拟人化的延伸,IP一般具有不同于其他已存在品牌的性格特征,或其资源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可以有效区别其它品牌。
符号性。IP具有典型的符号形象,一方面,是某个组织或某种文化的内化符号。一方面,IP具有外化的造型形象,展现拟人化的性格特征。
统领性。IP具有高统领性,一方面,可以统领或引领某个组织的产品体系和精神体系。另一方面,以各种形象,元素化的贯穿进组织的运行或产品的生产中。
什么是旅游IP
从IP本身出发,旅游IP可以视为在知识产权制度下,某个经营性旅游组织的独特性格,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借由独特性产生经济价值,提供源源不断的吸引力和客户粘性,并以此化解市场上的同质化竞争困扰。
通俗理解,旅游IP是景区、度假区或景点的形象认知物,是包括产品、文化、氛围或故事等在内的一切可以用来吸引游客的元素,形式上可以是图形、卡通形象、文字、歌曲、影视动漫、游戏等。
本质是具有鲜明的景区、度假区或景点本身性格特征的智慧化旅游创意。
怎样打造旅游IP
在体验经济时代,在旅游消费升级的的趋势下,个性化消费需求不断被释放,旅游IP必将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核心竞争力。
寻找IP。深度挖掘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那些隐性的、不易被察觉的资源,锁定优势的、垄断性的资源,并依此锁定旅游市场,细究旅游市场年龄特征和人群特征,对客群的性格、心理和文化特征进行生活场景侧写,发掘其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以求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塑造IP。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实体方面,包括建筑、景观小品、吉祥物、各种器具、旅游商品、餐饮等。一方面,从精神层面,包括文化、书籍、影视动漫、游戏、演艺、服务用语、服务行为等。两方面达到自然与人文的共生融合,使得景区、度假区在形态外观、业态服务、文态理念、生态环境、动态发展上行成系统的自我生长体系,持续酝酿、聚合、生长、转化,从而不断吸引客群。
拓展IP。一方面,从景区、度假区或景点的产品、业态出发,将IP元素贯穿整个产业链条,强化景区形象认知。另一方面,利用旅游IP塑造新的产业链,包括持续的创意延展、产品生产、推广营销、产品出售、周边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等,打造专属IP产业链。
运营IP。第一,围绕IP,不断提升IP内在价值;第二,针对其客户群体,开展精细化营销推广,点对点、点对小范围的精细化情感营销,不断拉进与游客情感距离,构建心理和文化认同,不断增加游客与I景区、度假区或景点的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