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今天要安利一部特别的电影——
同志片。
《寻:电影版》
Looking: The Movie
它的特别不在同志。
大多同志片,少不了脱衣卖肉,满是噱头。
还记得小哈利的《杀死汝爱》吗?
但《寻:电影版》的特别却在于——特别保守。
全片80分钟,只有一场床戏,1分钟不到。
这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意料之中。
因为,这是它的血统。
《寻:电影版》是同名美剧《寻》的结局篇。
HBO出品,一共两季。全剧围绕三个中年GAY友的日常生活展开。
主角1:帕特里克,电玩设计师,29岁。
主角2:奥古斯丁,艺术家助理,31岁。
主角3:多姆,餐厅侍应,39岁。
顶着出格的同志题材,但该剧情节推进缓慢,缺少戏剧冲突,显然不对大众胃口。
收视率一路走低,第二季仅0.09,在所有HBO剧集中排倒二。
最终,免不了被砍。
于是跟许多被砍美剧一样,一部电影版为这个故事画下句号。
但,与收视率成反比的——
是口碑。
烂番茄两季保持89%的新鲜度。
甚至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俘获一大批忠实粉丝。
当听到被砍消息后,国人还翻墙推特@导演,央求他不要抛弃热爱这部剧的观众们。
导演看到后,表示很懵逼。
可惜,被砍已成定局,导演回馈中国粉丝的方法——只有在电影版片头中,让三个男主在一家中国餐厅吃饭。
仔细看,他们喝的还是青岛啤酒。
哈哈哈,这很用心。
为什么这部看似平淡的剧,会收获如此多的好评?
真实是它的灵魂。
导演安德鲁·海格,来自英国,本人就是同性恋。
他的成名作就是一部经典的同性电影——《周末时光》。
当时,为了作品能呈现最真实的情感,安德鲁在选角时明确要求——
参与试镜的演员有一个礼拜的排练时间,唯一的标准,看演员在镜头前的反应是否自然。
初级的演技是模仿,高级的演技,是反应。
最后,汤姆·库伦和克里斯·钮能顺利入选,就是因为第一次搭档就擦出默契的火花。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是导演一直坚持的第二原则。
确定拍电视剧时,他也说:
它对我来说,就是真正的生活,而不是一部电视剧。
现在拍成电影也一样。
故事主角帕特里克,他再次回到旧金山,参加另一个主角奥古斯丁的婚礼。
旧金山是美国同性恋人群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全球最著名的LGBT游行——同志骄傲大游行(Gay Pride Parade)每年都在这里举办。
导演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出这座城市里同性恋人群最真实的一面。
在许多异性恋看来,同性恋人群总是很想结婚。
所以他们不停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
就像电影中的Doris说的——
婚姻是给你们基佬准备的
你们这些可怜的混蛋结婚去吧
其实,并不。
与异性恋一样,同性恋也会有“婚前焦虑”。
片中,奥古斯丁决定和他的男友艾迪结婚。
但婚前,两人都紧张得要命。
奥古斯丁喊来帕特里克陪自己聊天,诉说自己婚前糟糕的人生。
胖胖的艾迪更可爱,一到教堂就憋不住“尿遁”。
事实上,对待婚姻,同性可能比异性恋更慎重。
教堂里,这对新人遇到了另一组同性家庭——
在一起了45年,才决定步入婚姻。
《45周年》是导演上一部作品片名
因为是这个世界的少数,容易感受到额外的敌意,所以,同性恋可能更倾向有保留地暴露自己。
不管是性取向,还是生活,内心。
体现在择偶,就是不可抑制的犹疑。
主角帕特里克就是如此。
他的理想对象,用他的话说——一个高学历的混蛋。
他先遇到温柔的拉丁移民,理发师里奇。
但因为身份不符合他的择偶要求,放弃。
后来,他又遇上一切如他所愿的凯文。
依然放弃。
安全感的缺失,让他无法下定决心选择。
最终,帕特里克会选择谁——
这是剧迷最关心的结局。
PK党(帕特里克&凯文)和PR党(帕特里克&里奇)各执一词,有理有据。
但许多人看完电影后,失望了。
事实上,如片名《寻》所言,导演着力的,并非尘埃落定,是左右为难的过程。
甚至可以说,我们该看见的,并非因为帕特里克选择了谁,是他放弃谁。
这很符合导演的尿性——
你们最想看的,我偏偏最不在意。
你们想看床戏?
床戏恰恰是最短的,最随意的。
老司机一眼就能看出无数漏洞。
你们想看凯文?
人气最高的角色凯文在电影只出场了11分钟。
慢慢等吧。
但沉下心来,你又会发现,凯文戏份,都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在见凯文之前,帕特里克在夜店勾搭了一个小鲜肉。
经过不可描述的一夜后,两人聊起天。
说起情史,他第一个提起的人就是凯文。
证明他心里最想见的,就是他。
凯文的影子无处不在。
与里奇见面时,一个6分钟的长镜头——两人在入夜的旧金山街头边走边爱。
期间,帕特里克无论动作,还是说话,都与凯文对他所做所说过的很像很像。
曾经,面对凯文直勾勾的眼神——
帕特里克不停躲闪,小手都不知道往哪放。
现在,凯文不在了,他面对着更害羞的里奇。
他的眼神,又仿佛凯文上身般坦率。
连说的话都是翻版。
就像《志明与春娇》里的余春娇,离开了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另一个张志明。
这种不自知的爱,往往最深。
在Sir看来,《寻》绝不仅仅是一部面向同志的电影。
就像《45周年》那段被七天毁掉的45年婚姻,安德鲁·海格在《寻》做的,不过是把人的爱情推向一个貌似极端的环境,看人性怎么样显露出它的懦弱与勇敢。
安德鲁·海格总吝啬于提供那种强戏剧电影的刺激,但平淡不代表乏味。
相反,你会在种种剥去虚伪,纤毫毕现的情绪面前更颤栗。
《寻》中,帕特里克在见凯文之前,在电梯上偷偷整理头发。
电梯上到最后,快步走上去。
而手指,又不自觉屈伸。
见旧情人前,内心急切又紧张的矛盾,是爱情。
当两人分别时,凯文主动吻了上去。
嘴唇分开,但手却不停搓着帕特里克的耳垂。
身体都转过去,手还回来摸了一把脸。
这种无法控制的不舍,也是爱情。
当朋友在婚前想退缩,帕特里克一本正经地鼓励对方。
而自己,却一直都不敢向前迈出一步。
在别人面前讲道理,自己却在爱情面前输得一塌糊涂。
这不就是我们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Sir今天要安利这部电影的原因。
好电影绝不主题先行,再天马行空的故事,也得填充上根深蒂固的现实感。
同性题材的《寻》好就好在不把同性当作话题,就像在旧金山的教堂,男同、女同、异性恋,在同一个地方,步入婚姻,互相祝福。
要打动观众说白了再朴素不过——
抛弃哗众取宠的噱头,拥抱感同身受的真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A站就有无删减版
编辑助理:郑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