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喜欢被表扬,生生都喜欢被夸奖,激励教学能解决学生的惰性问题吗?我认为仅有表扬和激励是不够的。
辰和小泽是我班的两个后进生,学习基础很差,前段时间,他们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听讲认真了,作业也开始完成了,我给了他们更多的是鼓励和表扬,“辰这段时间作业工整,上课认真。小泽默写也很努力,正确率越来越高。”辰和小泽也着实得意了几天。
可是,时间久了,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难度的加深,他们俩便坚持不下去了,又退到了原来的状态,一篇散文《四季之美》背了一周,不见任何效果,《古人谈读书》一篇课文背了三个星期也没有背下,后来他俩就干脆放弃了。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有个问题家庭,辰是父母离异,跟随爸爸生活,平时也疏于管理;小泽家庭倒是比较健全,可是父母对他的学习从来就是不闻不问,不写作业情况反应给他爸爸,竟然说:“怎么会不写呢?我看着他写出来了。”再说下去,便没了回音。可是作业本上却怎么也也找不出作业的痕迹,沟通无果,只能利用学校这点时间,利用老师这点微薄之力来拯救这两个“可恶”又可怜的孩子了。
我把他俩带到教室外边,让其自行背诵,可是我一转身,他们又玩了起来,毫无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全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让其站在我身边给我背诵,俩人你推我搡的不肯上前,脸上嘻笑着。突然,我被狠狠地刺了一下,对于这样两个有点缺乏管教、意志力薄弱、惰性十足的孩子,仅有激励是万万不可改变的,在表扬的同时,他们更需要严厉的批评,需要严格的规定去化解身上的惰性。
在我厉声的批评下,给了他们最后的通碟,“今天背不下,不允许回家,我陪你们在学校背。”他俩看看我严肃的表情,知道没了退路,于是就奋力地背诵起来。可能也有前段日子的积淀,时间不长,两人轮流过关。
很赞成一个词“积懒成笨”,是的,有多少孩子,有多少疏于管理的家庭,竟然认可了自己的孩子很笨,不是学习这块料,然后就听之任之了。我们人类的智商存在差异,可是有多少成功者是仅仅靠智商高就成功的,哪个成功者背后不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也许我们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成功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做最努力的那个。
因此,在惰性太强、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身上,光靠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时时的鞭策和警醒也是十分必要的,孩子在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前,监督和看管也许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