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的学习可以说是大开脑洞。此前所学的育儿书都是谆谆教导各位父母:你们的言行对孩子有着非常非常重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从小获得丰盈的爱,这对他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难免会在平时患得患失,老是担心自己给到孩子的够不够,对不对,生怕走错一步便是深渊。但是听完这一周的课,让我确实松了一口气。父母是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任,但我们也是凡人嘛!不求做最完美的妈妈,只要做”足够好"的合格妈妈。
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和孩子所处的环境,起着不同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是基因遗传,而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影响甚微。作为孩子,他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成为成功的孩子,而不是成为父母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孩子需要向他的同伴学习,而不是向父母学习,这也是物种进化的要求。如果孩子只能复制父母的样子,那么父母做不到的,他也一样做不到,那么孩子也无法了解更多的新思想,也无法学习更加契合变化中的新环境。
因此,作为父母,一方面应当允许孩子与自己不同,只需要当一名尽职尽责的“麦田守望者”,不让奔跑的孩子掉进悬崖;另一方面,尽量在你还能够影响孩子的时候,为他营造好的外部环境:好的伙伴,好的同学,好的学校氛围,好的老师。
孩子需要通过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来习得未来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孩子的世界中,有孩子自己的规则。重要的规则有两条:
一是多数裁定原则:当某人的行为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不一致的时候,这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对于孩子来讲,保持和孩子群体的步调一致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父母,要明白孩子群体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力,尽量为孩子创造加入正能量群体的机会和环境。
二是啄食次序原则。啄食次序是指群居动物通过争斗取得社群地位的现象。所以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在孩子群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处于孩子群体底层的孩子,不会被其他孩子尊重,这会对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打击,可能会自尊水平很低,而且不安全感永远不会消失。因此,孩子有多少朋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被整个群体排斥。当孩子遭到同龄人的欺负时,父母的介入也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给孩子指出明确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又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规则,这才有助于孩子们解决自己世界里的问题。
一般成年人对孩子群体的影响力并不大,只有一种成年人例外,那就是老师。老师可以担当孩子群体的领导者角色。领导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影响群体:通过影响大多数人,影响某一个群体的行为规范,比如成员的态度和适当的行为;领导者可以决定某个群体的界限,即我们是谁,他们是谁;领导者会明确某一个群体的自我印象。如果能够用积极的刻板印象激励一个群体,就能通过自我暗示,鼓舞团队的士气。老师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将整个班级的孩子凝聚起来,打造成一群特立独行,斗志昂扬的人。希望能够为孩子找到"A小姐”那样的老师。
综上,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着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最好还能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趁早,在你对孩子的影响力还足够的时候。
孩子是暂居在家里的小客人。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趁着他们还在,放下我们那颗焦虑的心,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