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的作用有的时候很不明显,只有他切身经历感受过之后才会深刻,震撼。我觉得单凭作用一条来看:
身教>旁观>言传。但很多大人都喜欢说教,然后结果适得其反。
暑假的时候,作为旁观者,我目睹了一件事情发生的全部过程。爸爸的手机摔坏了,下午3点多我拿到手机店里维修,因为要换后盖和玻璃,需要1个半小时。我就决定在那里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等待。接着就进来了一个中年人,50多岁,皮肤黝黑,穿着一双旧布鞋,戴着一顶略粘灰尘的帽子。他是刚从外地打工回来,想到手机店里买一部智能手机替换以前的老年机。原因就是在工地休息时,别人没事会看看电视,听听戏曲。但自己的手机只能够打电话。所以他也想换一部智能手机。后来售货员问他有什么需求,买什么价位?他说1000块就行,能听戏曲就行。其实听到这,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酸味。不仅仅为他一个人,而为他们那没有读过书,没有背景,50多岁还在社会底层挣扎着的一代人。
后来,那个售货员十几分钟就帮他挑选好了手机。他也很开心,一直在笑。然后就教他如何使用,售货员一番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不太识字,也不知道什么是wifi。幸运的是那个售货员真的十分耐心的教了他一个多小时如何打开手机,使用软件。临走的时候和他说,如果以后哪里不明白还可以过来问我,也能问同村的那些年轻人们,他们都会教你。最后他谢过之后就离开了。
其实我能从他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刚进入一个新地方的时候有些拘谨,数钱时候小心翼翼的笨拙,言谈举止间农民工的质朴,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会委屈自己的那种简单。
我就坐在一旁看着他买手机这件事情发生的全部细节。可惜了自己太烂了,把这么值得写好的一件事写的很流水。
后来回到家后我就拿起笔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毕竟记忆会迷糊,字迹十分清楚。告诉自己这个世界有着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你千万不要活的太浅薄了。给自己增加点阅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觉得应该这样做)
最后,想起来很久以前写在本子上的一句话: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总是贪恋小溪的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