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临床小科比
大家看完标题可能觉得这就是一篇关于读书的鸡汤文,或者是劝读者读书的软文。其实不然,我向来不喜欢以教育者自居,更没有那个闲工夫劝别人去读书!今天就浅谈我心目中“读书”二字。
01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雅。
“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这句话出自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当我最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对它嗤之以鼻,不屑地吐槽了一句:“这句话真tm装逼,读了几本破书,逛了几所城市就活出优越感来了?真他娘受不了这股文酸劲,咦~”到后来当我看完更多书后,当我去过更远的远方后,当我过体验爱别人人后……发现原来我错了。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当看到夕阳余晖时,立马想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这个鸟好好看!”当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
读书,是最划算的自我投资;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雅;读书本身,就是闲适的美好!书里不是只有黄金屋,书也不是用时才读。但可悲的是,每次我都觉得生活颓废,未来迷茫才会去当当买些书看,以此减轻内心的负罪感,并没有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
02读书,是精神层面上的对话。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话,一旦成为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
我最近又把这本中国的百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看了一遍,刚开始是感叹牛爱国,庞丽娜穷尽一生去寻找的惆怅感,紧接着我陷入沉思,凌晨3点我对着这盏泛着黄色光晕的台灯抛出来自灵魂的拷问,这种孤独从何而来?话如果不是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那么还有什么能作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我给出的答案就是两个字:读书!其实刘震云先生在书名《一句话顶一万句》给出了答案,孤独的根本源头不在于一句话还是一万句话,在于两个人精神层面有没有共同语言,我认为读书就是现代社会构造男女精神层面最好的桥梁。
喜欢读书的女孩子最能吸引我,我有时甚至偏执的以为这辈子找个喜欢读书的女孩子就一定不会错,在我看来这种女生大多温柔,善解人意,最关键是跟我“有话讲”,当然这里的“话”不单纯是语言方面。
我十分羡慕顾城《门前》这首诗描绘的这种感觉: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最近看了林徽因散文集和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我发现有书香气味的女人太有魅力了,以前只觉得三毛是真爱,现在又爱上了林和张,林徽因是我羡慕的女子,张爱玲是我崇拜的才女,要是在民国定要娶三毛为妻,立张爱玲和林徽因为妾……(狗头保命)
从林徽因那里体味:刹那芳华,水墨青花的才情。
从张爱玲那里感叹:一恋倾城,一世忧伤的人生,
从三毛那里看透:梦里花落,泪目撒哈拉的一生。
作家毕淑敏说:“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这些女子,她们以书香作伴,以知识为梯;这些女子,因灵魂被墨香滋养过,所以内涵丰盈,底蕴深厚……
03读书,在书本里探索人生的真谛
《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本长篇小说。月亮代表的是精神世界,六便士代表的是物质世界,或者说我们普通的生活世界。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热爱读书的人,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文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如同《一个人的朝圣》里面主人公哈罗德,走到最后,你才终于成了本该成为的那个人。哈罗德的朝圣代表着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自省,让我们窥见 了生命的真义。”这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是主人公一次精神复苏的朝圣。
04读书应有时,细雨润无声。
说了这么多,如果真的让我去谈“读书的意义”,我是不敢下笔的;就像问我“旅行的意义”一样,有些事情本身并没有意义,但是我坚信读书这件事一定在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你!
哪怕我读过的书很多书名都忘了,甚至我说不出文章中主人公的姓名;哪怕我去过很多的城市,现在只能靠只相册里的老照片重拾回忆;哪怕我曾经深爱过的人,现在早已不在身边陪伴……但那并不代表这些都没有意义。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沉淀,看过的书越来越多,你回过头重新审视这一切会猛然发现,原来你的心态、格局,你的恋爱观、世界观,以及你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不会为屁大点事斤斤计较,因为你懂得去跟自己和解;你不会随便乱撩别的女生,因为你很清楚什么样的女生适合自己;你也不会动不动就跟别人吹牛逼谈人生观世界观,因为你连中国都没走遍,世界都没去过,哪来的什么狗屁人生观世界观……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已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的文字中。”
最后还是用我最爱的三毛的这段文字结束此文,这段文字完美契合本文的主题。读书,一种细雨润无声的方式,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一种伴随一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