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品的五个层面
这算是一套方法论吧,对构建产品很有帮助。这套方法主要来自于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这本书,作者Jesse James Garrett 在过机场安检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一个三维矩阵一下子蹦了出来,根据这个矩阵拓展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原则。
以下干货
我们都有去电商平台购物的经历,成熟的电商平台给我们一系列清晰的,有条不紊的体验,事实上这是由一系列完整的决策组成的:网站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如何运转、它能让你做什么,这些都是彼此依赖相互影响的。如果我们也想做出这样牛逼的平台(产品层面),应该怎么下手呢?
首先把产品分类,按照最基本的双重性质分为: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和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
举个栗子
功能型产品主要关注的是任务,所有的操作都被纳入这一个过程,去思考人们如何完成这个过程。可以把功能型的网站理解为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的组合工具。
信息型产品关注的是信息,产品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用户的意义是什么。
太抽象了就想想经常使用的产品,比如淘宝,它虽然是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信息,但它的本质是一个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而微博就是典型的信息型媒介类产品(当年我浪媒体基因为证,咳咳)
自下而上的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架构层、表现层。这是一个产品应有的基本架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讨论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问题,以及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用户的体验问题。
贴个图好理解:
![](https://cloud.smartisan.com/notesimage/Notes_1443370974719.png)
先说说这五个层面都代表什么
战略层:网站的基本范围层是由战略层决定的。战略层包括了经营者想要从网站得到什么,还包括用户想要从网站得到什么。简单点也可以理解为来自外部的“用户需求”和我们对产品的期望“产品目标”。这里要注意的是,关于定义太狭义和太广义都有问题,我们应该用尽可能具体的词汇来定义我们期望的产品本身能完成的事情。
范围层:也有人喜欢叫它功能层,但是这样不全面。因为这一层中,针对于功能型的平台类产品可以理解为功能规格或是功能组合,但是对于信息型的媒介类产品来说,这一层更多的是以内容需求的形式出现。
结构层:在这一层我们要完成交互设计,这里的交互设计不是简单的我点一个按钮,弹出个什么效果,而是偏向于流程的设计,定义系统如何相应用户的请求。当然还有信息架构,合理的安排内容元素以促进人类理解信息。很多产品出现了难以理解的操作,是个人都用不明白,一般就是结构层的信息架构出现了问题。
框架层:架构层其实应该分三个部分,信息设计:一种促进理解的信息表达方式;界面设计:安排好能与用户互动的界面元素;导航设计:屏幕上的一些元素组合,允许用户在信息架构中穿行。
表现层:产品最终的感知体验。
这种把产品划分为不同模块和层面的方式,非常有利于我们去思考用户体验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
其实以上说的两个维度、五个层面、各种模块,随便拿出一个点,都可以再开一个帖子专门讲。比如导航如何设计,比如信息架构错了,是从中间层推倒重做还是先应对必须添加的新功能。
很多产品经理或者是设计这个产品的人,只从第三层开始,没人去想战略层和范围层,觉得那只是老板定的,我负责实施就可以了,或是刚想和老板交流,就发现老板讲的你听不懂或是不认同,不知道是老板思维混乱还是自己level太低,犹豫中退下阵来开始码功能。这种想法设计出来的产品一般都不像是给人类用的,因为每一层都是相关的,就像战略层的用户需求决定了范围层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决定了结构层的流程设计,如果中间断层或是理解不到位,产品做出来很容易想象是个什么样子。
总之以上干货只是心法,也就是“道”,光看这个其实并么有什么乱用,必须要在项目的实践中运用,让它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到那时候你对产品的感觉就会上一个层次了。
好了,先写到这里,希望接下来可以针对这五个层面展开来写点东西。
大家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