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阅读!本文乃作者个人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欢迎转发分享。
“你既然对孩子好,就别光用嘴说,白纸黑字签下来,孩子因为你们的错误举措出现问题,你们负责。
我家里任何人干涉孩子养育问题,我都会这么做。”
这段话让我思考的第二个方面,是与家里老人的相处。
在目前中国的城市家庭,大多数都是依靠老人帮忙带孩子。
而在这样的家庭中,大多数又会因育儿理念的不同产生矛盾和争执。一般来说,爸爸尤其是妈妈,如果学习了科学喂养和亲密育儿,又不得不在上班时间由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帮忙照顾孩子,这样的家庭里由于育儿理念不同引发或者暗藏的矛盾往往最多最尖锐。
爸爸或妈妈的理念听起来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比如一岁后加盐、不把尿、严格控制辅食和零食的种类数量……,每当新手妈妈跟人吐槽家里因育儿理念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时,一般情况下会获得百分之百的支持和理解,听众会一致把枪口对准老人,指责、抱怨、无奈,却鲜有理解,更别说感恩了。
这是我曾经走过的路,也是很多很多个和我一样的新手妈妈曾走过的路,更是很多很多妈妈正在经历或即将经历的体验。
我不想说什么老人就是这样、他们也不容易要多多理解忍耐之类的场面话。我曾多次在深夜回头去看、分析、思索这个历程。
我们忽视了,
第一,理念不同只是表现,而实质上,是家庭权力之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人越界。老人为什么能越界?我们没有守住界限。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心理断奶。我们把老人接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可是,当我们下班以后,我们还期望老人能帮我们做好所有的家务,除了照顾孩子,老人还得顺便照顾孩子的爸妈。下班了,我们偶尔要应酬,偶尔要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很累。看,我们并没有如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对自己的家庭负起该负的责任,我们有意无意的把整个家照顾、管理的职责推给了老人。
第二,我们对老人帮忙照顾孩子这件事,只关注于对老人提要求,期望老人能和自己理念一致,并没有真正时刻警醒自己,老人没有义务和责任帮忙带孩子,我们要心存感激。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哪怕有一点点我们认为不好、不科学、不正确的举措发生在他身上,都是我们难以接受的。所以我们举起“科学、正确”的宝剑,毫不犹豫地刺向老人。我们急着保护孩子,却无意中把老人当成了“敌人”。这个时候,我们过虑性的忘记了:老人也是爱孩子的,老人没有义务带孩子。
“老小孩老小孩”,如果,我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平等、尊重、满怀爱意的对待帮我们照顾孩子的老人,以及老公,我想,发心“大家都是为了孩子好”,再大的理念差异,也可以逐渐沟通、协调,又何致于闹到不可收拾呢?
更何况,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孩子也好,跟老人也罢,都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和流动。你身上的能量以及你所传递的能量,都会影响老人对你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你每天因理念不同对老人剑拔弩张,老人感受不到被尊重、爱和理解,他也就会反馈同样的能量,而孩子,会感受和接受紧张、焦虑、不愉快的能量。
最后,我们所认为的“科学”就绝对正确吗?就值得用家庭的和睦去换取吗?或者说,我们通过争吵来实现“科学育儿”,就真的会比愉悦轻松的家庭氛围、你所树立的包容接纳尊重的榜样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我们对“科学育儿”的理解和实施,又有多少是我们的紧张和焦虑的投射?
作为父母,学习和成长是持续性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养育孩子,更多的也在“育”。老人只是帮忙照顾孩子,“育”,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和权利。
创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做一个会感受快乐、懂得感恩、有幸福力的父母,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