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司南
商学院的学生从第一天起就被教育,在你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做利弊权衡,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你可以解决人生中的绝大多数问题。
在这种理论下,理性人生使用手册是存在的。手册内容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经过缜密的利弊权衡,每个人都能形成适用于自己的手册。笔者的手册正在制定中,以下就是常见的分析过程。
我习惯性拖延和迟到,且越重要的事越拖延,比如有一个重要的pitch book要写就迟迟不动笔,有很重要的东西要申请就总是不打开网页。拖延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赶不上DDL,误车误机,考试得低分,打乱计划,破坏心情,但这其实并没有昂贵到难以承受。另一个,或者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会让你没时间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比如无法成为一个高α的基金经理,或者无法为人类创造快乐。通过拖延我得到了什么呢?短暂的不彻底有负罪感的快乐,以及这种快乐之后的悔恨。拖延的成本高到难以计量,收益却低到可以忽略。我在生活中一直做这件事,我太不理性。
但在拖延这件事上,只知道怎样选择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有什么可以实行的对策。比如pitch book,第一稿是不可能写好的,必须写写改改很多次,很可能还要请人帮忙修改指正,我迟迟不下笔是因为觉得达不到预期质量——初稿垃圾是肯定的,最重要的是垃圾初稿后留下充足的时间改正。比如申请,因为想到过程很麻烦,不想开始不想继续,但其实麻烦的只有其中的几个步骤,那么想想,这几个步骤会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呢?认真开始做起来,其实没有多少,以专注工作的效率来做,一整天总算可以做完吧?在拖延中耗费的时间,以及这种拖延带来的低质量的无效率,可远远不止一天。——如果你脑子里一直想着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最好的策略就是马上开始做。
我几乎不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给大脑带来更充足的氧气和养料,让思维更敏捷,更容易专注,提高工作效率和睡眠质量。可以增强新陈代谢,增加肌肉比例,增强免疫力,提供更充足的精力和更长的有效工作时间,延缓衰老,减轻未来的疾病状况,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运动能提供当下的专注、健康、良好的心态,未来会随人生发展和衰老以递增的比例加buff。运动的好处难以衡量,成本却惊人地低廉。运动是无本万利的买卖,如果我还不运动,我就是个傻子。
我睡眠不规律。前几天睡眠质量不高,火速看完了《斯坦福高效睡眠法》。里面提到了很多改善睡眠质量的策略,包括睡眠最开始的90分钟很重要,睡前应该想办法控制身体温度等等。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固定时间起床睡觉。早睡早起利弊权衡呢?我觉得我都知道。如果太晚不睡,大脑里异常活跃的神经元会被当成异常神经元清理掉,以后再进行思考活动时可用的活跃神经元总量就会减少,这个过程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伤害。对第二天的影响呢?没精神,前一晚没睡好导致心情低沉,早晨的低质量睡眠代替了高质量工作时间。在参加重要活动时出现短暂的瞬时睡眠,表现木讷迟钝、易出错。得到了什么呢?睡前一两个小时不彻底的快乐和对视力的损害。这很不理智。但知而不行,是为不知。我还是没有理解早睡早起的成本收益模型。一个可能的重要原因是——这感觉真的太不像现代人了。
我网购成瘾。我手机上有近十个网购类APP,近期平均每天会下至少一单。在这种购物频率下,大部分买到的东西真的就没什么用。如果有人用医学仪器监控我的大脑,可能会发现指纹支付那一秒我的脑电波与瘾君子嗑药时没什么不同。我无法对这种正上头的活动进行利弊分析,好处会被畸形的放到无限大。我试过了RAIN法则——recognize,accept,investigate,non-identify。当欲望来临的时候,识别出来,接纳它,探索它的形态,认同并将它分离。这样确实能在很多时候暂时拉回伸向手机的手,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下次我再想打开淘宝,也可以取而代之嚼口香糖。或者试试去买股票,也许不赚钱的投资品和没啥用的消费品我必须要买一个,才能平息内心的欲望。
注:
笔者不是故意要中英夹杂写作,但是有些词组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中文对应表达。譬如对于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思维框架这种常见的翻译不太准确,动词跳出太用力,思维框架这个词组太重,原词组能用到的范围更广。
参考:
拖延症的相关资料部分来自Tim Urban的TED演讲,视频链接:https://www.ted.com/talks/tim_urban_inside_the_mind_of_a_master_procrastinator/transcript?language=zh-cn。
RAIN法则的大概介绍可以看这里http://www.sohu.com/a/342567821_82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