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村里发现一个奇特现象,在大年初一串门拜年的时候,发现很多邻居家门紧闭,大门被锁。原来全家人,连平时在老家的老人也以团聚为由被接去城里过年了,于是老家只是剩下一处房子而已,这是往年不曾出现的现象。
大年三十刚过,在很多人眼里也就代表着年过完了。因为又一个怪像出现,爷爷奶奶留守农村老家,媳妇儿孩子待在城里,青壮男爷们纷纷外出去打工,其实就是为了赚点钱用来还房贷。
记得在我小时候,一个年能过两个月,进入腊月就开始盼年,出了正月这个年才算过完。而如今,貌似过年只有年三十那一天。很多人一边吐槽说现今过年没了年味,一边加入到不走亲戚不串门的淡漠人情队列。
穷人为什么也要住到城市里?甚至不惜举全家之力,还要债台高筑在城里买个房,难道目的就是为了也要削尖了脑袋挤进那本来就拥堵不堪的城里,混一个城里人的名分?
因为城市更有趣、更好玩儿吗?
古罗马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公元2世纪,中国的东汉年间,就有将近150万人住在罗马城。
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希腊医生、高卢骑兵、意大利元老、西班牙水手、埃及祭司、塞浦路斯失足妇女、中东商人、日耳曼奴隶……
1900年前困扰着古罗马居民的“城市生活8大问题”,今天也同样困扰着进城的农村人。
❶ |交通不方便;
❷ |嘈杂混乱的街道;
❸ |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
❹ |垃圾和脏污;
❺ |房屋短缺、房价太高;
❻ |私搭乱建,各种不安全的违章建筑;
❼ |太多移民了;
❽ |夜晚街道不安全。
古罗马高楼林立,街巷狭窄,行人熙熙攘攘,小商小贩占道经营,又不时有官员贵族“公车”出行,阵仗超大,古罗马文人抱怨很难在一天上午安排两次会面,因为在路上根本走不动。
罗马城也很吵。孩子们就在街边上学,大声背诵字母表和《十二铜表法》;铜匠和金匠一天到晚锤锤打打;还有沿街唱歌的人、叫卖的人、乞讨的人、逢人就讲自己悲惨遭遇的人……
此外,从罗马帝国征服的广大疆域之上,来了许多奇装异服的外国人,他们带来新的乐器和新的街头表演形式,比如鼓和竖琴,在街边吹拉弹唱,吹着长笛舞蛇,还有充满异国风情的失足妇女……
一个生活在古罗马城,一心想成为作家的穷人,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之下,只好做个诗人,因为诗歌篇幅比较短!可以匆匆写就!想要创作出流传千古的长篇历史巨著,需要长时间安静地思考,只有住在别墅的富豪作家才写得出!
古罗马城有4万多幢公寓楼。没有别墅,又还有点钱的中产者,就住在公寓楼的一层和二层,还能在地面铺上马赛克,在窗上镶嵌小块的玻璃。
人实在太多了,古罗马又十分喜欢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大大的广场,大大的竞技场,大大的巴西利亚,大大的浴场……地方被占去不少,居民居住的公寓楼不得不越盖越高。
高楼带来塌陷和火灾的风险,罗马帝国历任皇帝不得不颁布法令,对大楼的高度加以限制。有时是21米,有时是18米。
越穷的人,就住得越高,房间也被房东分割得更小。穷人每天辛苦地把喝的水从楼下带到楼上(有专门为公寓楼送水的奴隶,然而穷人一般用不起),又要把尿出的水从楼上带到楼下,真是能量守恒!
“木头就是古代的塑料”,公寓楼里有大量木制品,木楼梯、木家具,加上每家每户都用油灯和火盆,一旦发生火灾,住在高楼的穷人就没法逃生。
穷人们也没法宅在家里。古罗马的公寓并没有今日住宅之丰富的功能,没有厨房(只有一个简陋的小火盆,用来取暖,也能烤烤肉),没有厕所,没有浴室,没有水管,这些功能都由公共设施来解决。
因此,整个古罗马城的居民,一天到晚都在外面走来走去(难怪街道如此拥挤)。人们去广场上的喷泉打水,在街角大陶罐里倒尿,去理发店刮胡子,去公厕上厕所,去大浴场洗澡,去面包房买面包,去小酒馆吃饭,去竞技场看表演,衣服送到洗衣店清洗。
在城市生活的穷人,最惨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还没有乡下人过得好,乡下人自己种田,至少不缺吃的!这和当今现实,超级像,很多进城的人,最终还不如一直待在农村的。
城里这么多人密集居住也容易传染疾病。古罗马城居民个头不高,寿命也不长。城中到处是骗子和小偷,夜晚随时可能在穷街陋巷被抢劫锤杀。因此天黑之前,大家都要匆忙地赶回家。
“如果出门吃晚饭而没有先立遗嘱……你会被视为一个粗心大意的人!”
看起来这么悲惨又危险,为什么穷人还是不肯离开罗马?因为在城市里的娱乐实在太丰富了!
住在公寓楼顶层,虽然可能被火烧死,却坐拥无敌古罗马城市景观。在公厕如厕,除了遇到熟人之外,还常能遇到新鲜的异乡人,人和人亲密地坐在厕坑上,边拉边聊天,增进感情,并获得一日之中最早的小道信息。
同时满足人类生理、社交和资讯三大需求。连上厕所都具备这么丰富的功能性!能与之相比的人类活动,唯有今日之我们边坐马桶边刷微信。
上完厕所,穷人们也可以去市场上逛逛。市场上总有猪马牛羊和各类家禽,还常能看到从异国来的奇珍异兽:孔雀、鹦鹉、猴子、豪猪……
买不起也可以看看奴隶市场。在不同的日子里,市场上会售卖不同种类的奴隶:一天专门卖最强壮,可以做重体力活的奴隶;一天卖拥有职业技能的奴隶,例如厨师、面包师、会跳舞的、会按摩的;一天卖男孩和女孩;一天专卖畸形奴隶,侏儒、巨人、残疾人等等,“可供不同的用途”。
逛奴隶市场,大概和我们今天逛家电商场差不多吧!据说“经过计算,家电插头提供给我们大约30个奴隶的劳动能量”。
电饭煲取代了煮饭奴隶,洗衣机取代了洗衣奴隶,音响取代了专门唱歌的奴隶。电灯统统是我的掌灯奴。冰箱则取代了……专门负责以其体温存储食物的奴隶?……
古罗马的有钱人通常拥有5-12个奴隶,在当时的奴隶市场上,一个奴隶的价格大约在今天的25000到50000元人民币之间。
在城市中生活的奴隶,待遇要比乡下奴隶好。乡下奴隶只能为主人干活干到死,城市奴隶不会被虐待得太狠,不然就没法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了。城市奴隶也拥有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些开明的主人会主动解放他们。擅长经营的奴隶可以获得主人投资,开个小店,做些生意。
古罗马城的奴隶无处不在。专门给公寓楼送水的奴隶地位最低下。一些奴隶由国家或贵族所有,从事造桥铺路、食物配给、消防等公共活动。要举行重大家庭活动,可以向城中贵族租用有职业特长的奴隶,厨师、面包师、乐师、舞者等等。
古罗马的街道中也有书店,店里摆有莎草纸卷轴和羊皮纸卷轴的书。想要成为作家,可以在家里写好,定稿后交到书店里,由店主安排“出版”。“出版”就是由一个人口述,由成排的抄写奴隶抄写到纸上。
书的出版可能要等待很长时间的排期。如果店主觉得你的书能畅销,就会暂停其他书的“出版”,让所有抄写奴隶先抄你的书。
逛完市场和书店,心知自己终生没有机会成为作家的穷人赶往广场。他和好朋友约好在广场全满的时候碰面。那时还没有时钟,人们以广场的拥挤度为标准约会,广场半满、3/4满。全满的时候,大约是早上11点,
广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没有报纸和新闻的时代,广场就是每日获得资讯的地方。坐着轿子的有钱人会在广场上展示他的首饰和珠宝,刚从战场回来的士兵会讲述战争见闻,政府工作人员会讲述政策制定的内幕,你可在广场获悉最新宫廷八卦、竞技场当天节目安排。如果你反对新颁布的税法,也可以在广场上找到一起抗议的人。
在广场见完好友,你可以转往巴西利卡旁听审判,巴西利卡总是人山人海。在那里可以旁观丢山羊的农夫、被骗钱的夫妇打官司,前排坐着鼓掌的观众很可能是律师花钱雇来的。
最厉害的律师精通古代的操控人心之术,他们的辩护极具娱乐性和戏剧性,观众时而潸然泪下,时而大声喝彩。群众的反应微妙地影响到法官的判决。
从巴西利卡出来,相当于看完了报纸的法制新闻。人们可以去竞技场观看暴力、血腥和刺激的真人表演:狩猎、死刑犯处决、角斗士搏斗。
狮子、猎豹、熊等猛兽,不仅要参与狩猎表演,还要参与死刑犯处决。
起初死刑犯只是简单地被推给野兽撕咬,但竞技场是古罗马城如此重要的娱乐场所,可以容纳3-5万人,且有精妙的舞台装置,可以胜任神仙从天而降,或是上百头狮子同时从地下冉冉升起的舞台场景。
一些进取的竞技场节目策划者,就会为死刑犯处决设计一些神话脚本,使之更具观赏性,例如让死刑犯从空中飞出来,或是将死刑犯扮成传说中不断被鹰啄食肝脏的普罗米修斯,让他被熊打死。
在死刑犯处决和角斗士搏斗的中场,有杂技演员出来表演,乐团会为角斗士搏斗搭配渲染气氛的即兴演奏。
人越穷,越只能在外面吃饭。从竞技场出来,感觉到饥饿的穷人(是的,还是原来那个穷人),可以去街边小酒馆吃午饭。当时的古罗马还没有叉子,只有勺子和签子,所以肉总是被处理成方便入口的肉丸、肉串和小肉块。
之后,穷人可以在罗马气势恢宏的大浴场消磨掉整个下午,浴场门票低廉,穷人也承担得起,有些居民一天去上好几次。
大浴场里有小花园、小型图书馆、小剧场、卖食物的小摊、健身房……在大浴场中,说不定还能遇见皇帝,一个平民在浴场中的抱怨,也可能改变国家的政策。
罗马帝国四处征战,为罗马城带来新的奴隶、新的水果和谷物、新动物、新的饮食风味、新的外来宗教和新的社会风貌。例如古罗马的财产原本只由男性管理,许多男性在战争中死去,为了避免他们的财产落入少量危险的独裁者手中,元老院赋予了女性财产继承权。
新的外来宗教,也因为不拒绝女性的参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为女性负有家庭教育的职责,她会将宗教传播给自己的子女。
城市的优势直到今天都没有变:更快更准确的资讯、更多样化的居民和价值观、更平等的人际关系、更多商品和食物、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
从两千年前起,城市就既吸引富人,也吸引穷人。只是进了城的穷人,并没有摇身一变成为富人,甚至因为背负一被子的房贷,更穷了。
每一个人都不会轻易地优秀和成功,更不会轻易地就从无产阶级变成资产阶级,每一段孤寂夜晚的昏暗灯光和清冷,都将汇聚成照亮你前进路上的光芒,成功的背后是死磕到底,是孜孜不倦的付出,而后,请别急、别慌,只等岁月给出你人生最好的答案!
请记住,你的所有付出和坚持,终将光芒万丈!可并不只是为了在城里买个房。
文中材料来自:《古罗马的日常生活:奇闻和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