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朱千华老师带着任务来王金庄考察,时间太紧,很多地方末能到达。
昨晚,朱老师在问我:
“一街建于元代的大石碾,还在村里吗?上面的字还能看到吗?”
这个问题,我很模糊,一时无法回答。
我从小在王金庄中学上学,长大了留校任教,上午下午晚自习,一天六次路过一街大碾台,一辈子了,却对大碾台知之甚少。我错误地认为大碾和别的石碾一样。王金庄的石碾太多了,平平常常的石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朱老师是个渊博的作家,他远在广西南宁,竟然知道王金庄有个地方叫大碾台,竟然知道大碾台元朝时期有个大石碾。竟然知道大石碾在王金庄一街。
我跟朱老师说,“明天我去拍下来发给您。”
今天上午,下着点小雨,我专门去大碾台拍了一张照片。专门突出了那里的石磙子,又仔细搜索元朝字样,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准备把拍到的图片发过去。
不对劲呀,根本没有元朝字样,朱老师怎么问我“上面的字能看到吗?”
我想这些信息可能是树梁哥向外发出的,我到他家找他问问是怎么回事,到了家里,只有嫂子在家,树梁哥在城里。
正巧,在老爷庙口碰到了林定,他是一街人,原来住在大碾台东边,又致力于研究王金庄文化,他懂的东西比一般人都多。
他说,我拍的石磙子,是刘海推掉自家的石碾后,石磙子无处放,就放在了大碾台上,石磙不是元朝石碾上的石磙子。
大碾台的石碾不是我所理解的普通的石碾。我让林定和我一同到大碾台现场察看。
大碾台上的石碾,由元朝王金所建,碾盘是一个环形石槽,这个环形石槽由一节又一节石槽接在一起对成环形。现保留一节完好无损的石槽,另外一节已有人用铁锤人为损坏。
我重新拍下了这节石槽,差一点把刘海的石磙发给朱老师。林定说,发出刘海的这个石磙,那就大错特错了。
把粮食放在石槽里,由碾盘一样的石板立着碾压,象碾药的铁槽铁饼一样,只不过碾药是前后转动铁饼将铁槽里的草药碾碎,而石碾是将圆形石板,立在石槽里一圈圈滚动,碾碎石槽里的粮食。石板好像普通石碾上的碾盘一样。
将木棍插在大石板中间的孔里,木棍一头连接碾轴,一头连接驴套,毛驴拉着木棍,大石板在石槽里便转动起来。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把粮食碾成了面粉。
一街盖楼时,把石碾拆除了,其中有一节石槽上刻着元朝字样,村民把这些石槽当作普通石头垒在了房基下。当时村干部王英说,“埋在根基里永远丢不掉,以后有人看就只能推倒楼房来根基里找了。”林定说,大致部位在通向二楼的石阶根基下。
大碾台上,除了安一石碾,还有一个石臼,大户人家有牲口,就套上牲口推面,小户人家没牲口,就在石臼里用人工将粮食捣碎成面。这个石臼后来做了铺路石,垒在大碾台北侧的路上。
大石碾和石臼,反映了古代先民米面加工的原始生存状况,笨重和智慧同时彰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板+石槽形式的石碾演变为现在的石磙+碾盘结构的石碾。
如今,王金庄一街大碾台的两种石碾都被拆除,变成了专供村人娱乐活动的文化场所,白天,小孩子在这里游戏玩耍;晚间,村民在这里慢话桑麻;元宵,大碾台上张灯结彩,敬天祭祖。社火灯山,烟雾缭绕。
和朱老师微信交流,不好表达,现整理成一篇小文,不知是否交代清楚了,如有疑点,我再继续请教当地行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