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大一以来就有的想法。记得每次去图书馆,挑选一个就近的位置,随意的坐下。那时候,我总对图书馆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温热的,呆久了心口总堵得慌。像一个久未开窗的大房子,里面看起来灯火通明,干净亮堂,但是空气在那似乎在那凝固了,一块块的噻向喉咙里,不仅心口堵塞,书一读久了,连头也开始昏昏沉沉的。看人都有点不清晰。毕业也快一年多了,图书馆这种闷热头晕的感觉,现在还挥之不去。
坏境总会影响的一个人的心情。好的环境会带来舒畅的心情,坏的环境带来的是堵塞的心情。可归根结底,影响一个人心情的因素终究是由他自己决定的,他想快乐,随处可寻。他想痛苦,无处可逃。大学图书馆那种闷热的感觉,可能是自己读书未开窍吧。
还记得,当时硬逼着自己去图书馆写作。不晓得为何,总有一种表达的冲动想舒发出来,可是很多想法还处在混沌不清的状态下。想一笔挥就,可半天下来,一张白纸憋不出一字一言。总之,大学时候的写作于我而言,是极其痛苦的。可这种极度的痛苦并未扼杀我想要表达的冲动,它总会在某个时候叫醒我,你不妨再去试一次。
再尝试便是二战考研之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的,也总是无聊的,总想找点事做来度过这段过渡期。想着自己并未多少可以赚钱的才华,一些杂事自己也不爱动手,就索性捡起笔,写写公众号吧。结果那段时间,披着星星,带着月亮,把天花板上的亮灯关上,把桌上的台灯打开。这样黑夜中,亮起一团白光,亮起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这般写作是最有感觉的。其中虽有吞吞吐吐,下笔为难的时候,但是还是写了快3到4万的字。虽然很多的想法并未实现,制定的计划也并未完成,但是还是留下了5篇自己的文章,留下了自己曾经努力的痕迹。
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一个人应该这样度过一生: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悔。我想,这也是我对待自己的态度。也许你会失败很多次,努力过很多次,开机过很多次,可是现实并未如当初所料,结果也并非如你所愿。可是,每一次试图努力的改变,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正是有了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它都给你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经验。这是有了这些经验,你才能沉淀出正确的知识,好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而正因为这些失败或是成功的尝试,才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你。或许,许多人还没有尝试这个概念,他们在自己的城堡里看花开花落,也挺好的,可思来想去。这并非我所想要的生活。
最近又开始了写作,不知这次尝试能持续多久。但是比之过往,我必须改变以下这种想法。不要一落笔就感觉自己就想写出惊动天地的文章来,那太幼稚,也不太现实。任何传世的文章,但是可遇而不可求。我必须把求的心态放在一边,把积累才能放在首位,把出成果放在第二位。
因此,我必须遵循以下思路,先去做,先去行动,让这种持久的行动转变为一种日常的习惯,这是最艰难的一个阶段。跨过去就是巨大的一次胜利,这时写作不说变容易,起码不会给我太大的压力。这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再用习惯来雕刻我写作的手艺,多阅读,多写,争取写出自己风格的文字。这也需要两个月。4个月后,就必须要求自己出成绩了,多去投稿,多去传授自己的方法,在市场中检验自己文章的价值,这为最后一步。
写作之旅开始,祝福我。god ble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