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 阴
今天是华老师第一次在YY频道分享她个人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展望。她是一名博士高材生,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普通的妈妈。她也带着孩子一起走在育心经典的道路上。
第一次在读经班见到华老师时,第一印象觉得她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妈妈,穿着打扮也比较时尚,让我觉得不敢靠近,所以很多次在学经班上我们彼此也都没过交流。
后来贺老师开始举办国学班,华老师的讲课风格,内容都很受家长和孩子们喜欢。接触后才越来越觉得华老师还是挺聊得来的,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好接触。从华老师的课程当中感受到她教育孩子方面不仅有方法,还特别用心,在她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才是真正有效的亲子陪伴。她是我学习育儿路上的良师益友。暑假还举办了读书会,家庭图书馆,也是从今年暑假开始,受华老师影响,浚铠书看的比较多,我也开始喜欢上看历史书,以前读书时对历史是很不喜欢的,但是华老师带给我们的是很有趣味的历史课,所以从今年暑假开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套讲历史故事的书一共15本,我到今天全部看完一遍了,越来越喜欢看历史中的故事来反思,借鉴现代生活。历史中很多有名人物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还有从现在的家长成长训练营中,更加感受到华老师的用心大爱,都把她所知道的育儿经验,方法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做到的,现在就跟着华老师的来开始弥补对浚铠的亲子陪伴。
华老师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行动派的,想到什么就会马上动手去做。
总之,华老师身上有太多太多我们学习的宝,她是我学习的榜样,在亲子陪伴中引领我们前进的动力!还有每次到国学班,孩子们都把华老师的包包叫“百宝箱”。
以下是今天分享记录:
今天是华老师育心之路的心路历程分享。
今天的我也决定未来的我。
今天主要分享:小时候的成长经历,现在的我,还有未来的我。
小时候出生内蒙古!父亲是内蒙人,母亲辽宁人。父亲是家里老大,母亲是家里的小女儿。父亲做事雷厉风行,妈妈是最小的女儿,比较天真。
父母亲比较早婚,两个都有读书,家境也不错,起点很好。两个感情很好,在我小时候感受到的是无忧无虑。
父亲以前有工作,有威望,我的优越感很强,生活比较让人羡慕,我和单位的同事的孩子一起长大的。
小时候玩过家家,夏天在河里边玩耍,看到小朋友很努力学习,有一个女孩很会总结方法,很厉害。在同学身上找到了榜样的力量,觉得自己也要努力,她能做到,我也能做到。
自己姐姐初中三年级生病得了肺炎,这是父母亲人生的考验。姐姐对于学习的渴望深深影响着我,她生病了还这么想学习。机缘巧合最后得到一个医生的帮助,好了,但是姐姐初中没有毕业,这是她永远的遗憾。
我姐对学习有非常大的渴望,我姐觉得学习是非常好的事情,他同学考上了什么什么大学,初中的时候找到了考大学的目标!
找到人生的目标,考大学!
供销系统由公家走向私家再到解体,经过几年的变故,家庭的经济就非常拮据了!
爸爸自己承包公交社,经营不善,承包几年亏得越来越多。父母亲两个人越来越不开心。因为有经历就有感触。
当家里出问题的时候也是很考验人的,父母也会经常性的吵架!貌似我家的境况也是差不多。
父亲一直是比较严厉的,考大学时一直想着到外面远方去。
想考大学,远离这种家庭环境,考大学工作后就想着到外面走走。
所以,我们现在要引导孩子凡事多想多说,对孩子的思维逻辑有影响有帮助。
自己当时也是不太成熟,现在走到了这么远的地方来了,所以现在的孩子也经常用因果关系来考孩子,让孩子有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孩子更好的心灵成长。
工作一年之后,再次考,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工作后,继续考研。
在华中和福建师范大学之间,选择了福建师范大学,后来觉得是不成熟的选择。
当时跟同学一起考公费的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比福建师范大学更高一个等级,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一定会选华中师范大学。
后来在福建有了工作,成了家,但感觉人生还是没有目标。好像一辈子就看到头了,赚钱,生活。
在福建师范大学读了三年,最后来到石狮教高中历史,结婚生子。
然后就在泉州教了8年的历史,孩子送学校了,自己教书太闲了,人生又是没有目标了。
当孩子上学了,有时间了,想做一些事,公益利他的。参加了当地的公益组织。
参加公益活动,周末聚合去公园捡垃圾等。参加半年后,觉得没太大意义。都是表面的形式。后面就和孩子交流说,想一对一扶贫,但后来没落实。
后来就考博士了,才思考为什么考博士,自己的心灵层面才比较成熟了!
想要更好从事教育,希望自己有一个更高要求的自己,所以考上了博士。
2015年考上博士,因为写论文一直受打击,心智也越来越成熟。
在这些过程当中,没有人帮,只能靠自己。论文反复修改,投稿,不断经受落选的打击和考验。但是这些经历让自己心志方面越来越成熟。
考博士,需要不断的打磨,2015年开始投稿,很多都不通过,不给以发表,也正是这样让自己更加成熟和坚强。对人生也还是比较迷茫。
后来到了漳州,因为嘉元和果果是同学,认识了果果妈妈,了解到了育心,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很庆幸。之前对国学很重视,后面了解到育心后,非常认可育心理念,于是走进了育心,和孩子一起读国学,让自己心里更踏实,看到了孩子的未来。
来到漳州以后心理才比较踏实,我读博士的时候老师说有没读四书,自己没有,感觉都好汗颜,之前也读了三字经等,直到遇到育心,心理才慢慢比较有根。
在育心,融于易工工作,感受到了学习经典的快乐。
然后在育心平台当主持,文字主持,以及在贺老师国学馆里,实践了把学习的历史东西,在这里感觉很踏实,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可以让更加有缘的家人进来和成长,让家长可以蜕变成蝶的改变。
在国学班当老师,把自己的力量,传播给更多孩子和家长,慢慢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陪着孩子成长,让孩子有个好的未来;长远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能进入到育心,得到更好的成长,慢慢蜕变,退茧成蝶。
教是最好的学,教学相长。感恩能和育心结缘。
自己是科班出生,却从来没有认真去读史记。因为要讲课都要认真地去学习,这也是一种成长经历。
成长过程就是经历过程的慢慢体会,从易工到台前,自己的成长就会更快,找到了人生的支点。对自己的专业及其他,都越来越清晰明了。
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自己也不可能让自己让自己学习的东西可以从历史的源头可以让自己重新再梳理和实践。在育心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心灵之根本。
对未来,以前是没有规划,小时候想考大学就考大学,考研就考研,随波逐流,没有更高的具体目标。
小时候目标迷茫,后来上班也是很迷茫,原地踏步。最后考博,才是人生的变动,把育心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结缘育心之后,才开始真正的思考:你的未来想要是什么样子的?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看到育心的美好,自己先做好,尽量影响多一点人,畅想未来的目标,想要和更多优秀的育心人一起交流。
去各个地方和育心家人交流去取经,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
未来真心希望非常畅想可以到各地的育心家人可以畅谈,面对面的取经。
以后孩子独立了,可以去各地和更多育心人一起交流。长远目标:希望在育心这条路上,和贺老师一起,传播育心,让家长们能找到教育的根本。
家长学习,就是教育的根。根好了,孩子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
家庭的根能够欣欣向荣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好。
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爱育心这条路上去传播,因为育心平台是倡导家庭学习,亲子共学的,就是家长大学。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成为家大学长毕业生,成为家长大学教授。
我们育心是家长大学的在校生。育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家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