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关怀》的序里,作者说这本书是写给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经常对自己、对人生不满意,总是得不到满足,对自己的错误或弱点思考过多,却在实际行动上难以改变,害怕失败或拒绝,陷入过度的工作、忧虑、饮食或尝试用冷酷无情的批评来激励自己,却收不到预期效果,因而想要安心学习好好与自己相处的智慧的人。
现实里,生活总不完美,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经历生活的难,或是工作的压力,或是感情的波折,或是身体的病痛,当经历这些的是身边的朋友时,我们会安慰,会尽可能的给予帮助和支持,绝不会去责备和怨恨他做得不够好。可当是自己经历这一切时,我们会怎么做?
书中萨宾娜的例子,就和真实生活里的我们一模一样,长期为体重超重的现状焦虑不安,终于下定决心节食减肥,刚开始几天,还蛮顺利,一周后,因无法拒绝最爱的甜品的诱惑,狂吃各种爱吃的甜品,吃完后,她的心里生出一股强烈的羞耻感和对自己的失望,随后开始谴责自己:贪嘴、软弱、没有自控力、丢脸。她开始闭门不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真是太失败了。每天都在胡思乱想,陷入自我否定中。最后放弃减肥,并且为了安慰自己,吃更多的甜品。
是不是就跟我们每次说要减肥一样?下决定、坚持不了、自暴自弃、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这样的,一旦我们达不到我们的预期,那就是我们不够好。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像对朋友那样对自己,在达不到预期的时候,给自己支持,给自己鼓励。
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我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对他人付出关怀与照料,却很难对自己做到,这其实也跟进化后的大脑结构的复杂性有关。
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生存的首要原则是抵御外来侵害,保障自己生存下去,不管是身体上的疼痛,还是精神上的疼痛,生命有机体收到的都是可能发生危险的警示信号,因而做出抵抗的反应,就是在告诉自己:这种感觉,我不想要。人类的防御系统是为了让我们活下去而不是高兴起来。
活下去是本能,爱自己不是,所以需要学习。人无完人,承认自己不完美,承认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性,所谓的坚强,不是对自己的痛苦视而不见,不是一味地克制自己的情感,更不是逃避可能的受伤。学会做到对自己真正的坦诚,接受自己的所有情感,打开心门,让它们进来,感受它们的存在,即使因此泪流满面,但这才是真正走上自愈之路。
说到容易,做到难,好在书的每一章节后面,都有教一些方法,好让我们学着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一套自我关怀的系统。
其实,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意义是:我现在开始经常会问自己,你爱你自己吗?或者你以为的爱自己真的是爱自己吗?书中有一段话:“人类的集体属性是需要在社会网络中与他人紧密相连,来自体温的暖意,能安抚人心的触碰,一个释放善意的面部表情以及温柔的声音,都可以帮助我们激活我们的照料系统。”对自己的关怀,也许能从每天对自己多一些微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