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 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 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但愿长醉山水间之意。
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豪放性格、达观态度,以及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自然流露出融入自然超脱世俗的情怀。借此表达出不满世俗,旷达不羁,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首先,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浓,并以潇洒之笔,不假雕琢,卷舒自如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平,苏轼以一种超凡的洒脱,积极地面对生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更是诗人在精神上达到最豁达的,人世间的种种挫折有算得了什么呢?只要自己挺过去,再回首往事时,一切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