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好像都还没疯过还没浪过,大学就过去了一半,而我每天五点下课到晚上九点一直在琴房练琴,为什么我依旧有练不完的琴,并且那时候的自己急于学很多东西,把自己弄的异常焦虑。在一节教育心理学课上,我向老师讨教,意识到自己总是焦虑不安的时候怎么办?她给我的答案是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焦虑循环。
“焦虑循环?what!?”
焦虑本身,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坏处,而大多数焦虑的人,焦虑“焦虑”本身。说人话!就是,你为自己总焦虑的这个情绪而焦虑着。从而陷入了一种焦虑循环,焦虑—焦虑“焦虑”—焦虑—焦虑“焦虑”
我们可能抱怨压力,意淫着没有压力的快乐生活。或者以各种途径释放压力,而不是思考从中学习什么。有时候,我们选择默默承受,避免诚实讨论带来的伤害。
所有的人都会说,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享受着快节奏带来的交通的便利,信息获取的便利,却也斥责这种快速。斥责快速让我们活着压力之下,那种慢生活喝喝小酒的日子好像只能在梦里。
关于很多压力的负面信息,旧压力概念似乎一直灌输人们,压力太大会产生生理心理上的疾病,告诫人们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减少压力,话不痛不痒,大家也没找到可以具体操作的方法。于是这两年,正念突然跟着一阵潮流,红了起来。人们误以为感受呼吸和身体的知觉,就能放松和逃避当天压力。然而实际上,正念的真正意义是让我们接纳当下的想法感觉和情绪,如果觉得悲伤在身体里是什么情绪,不是试图推开它,或者用快乐的想法代替。
过去对于压力的概念,好像在告诉我们任何让人感受到一点压力的事,都像是对生活的侵扰,无论在百货商店排队、在deadline来临之前赶工、组织一场聚会,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都成了你健康和幸福的威胁。你可能会对某件不顺利的事情抱怨不停,仿佛自己的生活已经脱轨,似乎有个完全无压的生活版本正在等着你。或者我们企图逃避压力,企图找更多愉悦感来减少压力,这让我想起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因为专业是音乐,每天晚上都在为了下一次上台而练琴,低效并且心不在焉很快让我倍感压力,好像练一小时也弹成这样,四个小时也不如人意。我经常大晚上怂恿朋友一起去看电影,美其名曰减压。后来我发现减压只有在我怂恿朋友的当下产生的作用,到了电影院,“逃避压力”本身带来的压力又袭来。后来我才知道心理学家早有关于压力循环的研究,他们把它叫做压力繁殖,他就是企图逃避压力的讽刺性后果。耗费掉应该支持你的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更多的压力源。
而正面压力,并不是减压,压力是完成不可能说减就减的,同样的压力之下,有的人选择恐惧,有的人选择挑战,而挑战期间,身体由于没有预测过多的伤害而感觉到安全,就会加快血液为你提供能量。就像那个百米内快速接到坠楼孩子的母亲,重压下必产生重能量。而如果那个母亲完全被恐惧缠住,再多的能量也被恐惧消耗光。
而切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后来我们不会说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大一那段时间没有压力整天躺在床上看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抱着iPad看美剧,可以好几天不出宿舍,一整天不下床。多年后我们总会说,还是觉得我高三那段时间最有意义、考研那段时间的日子多么多么、或者我的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最有意义,为什么?那都是我们直面压力的岁月,我们拎起这几个片段,想到的都是历经艰辛终尝胜利之果的喜悦。而这些片段才重叠成两个“人生”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