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给大家一位儿童绘本大师。日本的荒井良二。他曾获得过有着儿童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瑞典林格伦纪念文学奖。他所创作的绘本曾是日本国内最受欢迎绘本第一名。
看了一段他的采访。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的年纪,在采访里他在与编辑约好去见面的路上,被一条偏僻小道吸引而去,在路的尽头一脸可惜地笑着。
“看上去明明是一条捷径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是可以理解日本那些不起眼的神秘小路,就像北京的胡同巷子一样有着神秘的吸引力。但是,这样不靠谱的行为,确实不符合一般中年男子的行为标准。
这样再去看他的绘本,好像就会明白一些了。在荒井良二的绘本插画中,调皮可爱的笔触和自由奇幻的色彩往往被无限放大,甚至让成人的我们第一眼看到要“小皱眉”。
看他的绘本,并没有多么精巧的图案和形象。也没有精彩绝伦的故事。画面显得有点混乱,笔触痕迹非常明显,好多地方还有明显的铅笔稿印记。如果不是在一本印制精良的绘本上看到,相信很多人都会以为是某个孩童的作品。
甚至有些孩子都会画的比他“好”。
这引导我去思考什么是好绘本?
一本绘本的好坏是由谁决定的。是它的购买者还是使用者?是要符合购买它的父母的审美标准还是阅读它的孩子的审美体验?
不否认很多绘本的目的在于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是一些有目的性的故事。他们或者是情绪管理,或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但是,既然是绘本。它强调的是看,而不是听。一本绘本最重要的是它的画面。绘本不是摄影作品集。孩子们并不会期待在绘本里看到一个结构明确,长相真实的动物。
绘本对孩子们而言最重要的,大概是给每一个看的孩子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思考下,我们会对什么样的东西有体验感。你会对艺术馆的名作有体验感么?还是对自家用了多少年的牡丹花床单图案有体验感?
相信大多人会对能让自己想到自身经历的东西产生强烈的体验感。
那回到绘本。一本绘画精良,人物造型精致简练、“准确”的绘本,会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么?思考过后,再看看荒井良二的作品,你是不是明白了什么。
没有人体结构的标志,去掉绘画技法的束缚,像一个孩子一样去画。可能你看到的是散乱的形体,有些乱糟糟的画面。而孩子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熟悉的图形。
哦,我也会画这样的小房子。
这样的阳光好温暖啊!
我们要被吃到妖怪的嘴里啦!
一次作者的签售会,作者正在给排队的大人们签绘。一旁一个小学生,在认真看了他的作品后,对他说——
下次把铅笔稿擦掉可能会比较好哦!
荒井良二说当时他就笑了,并且觉得很高兴。因为孩子们把他当作和自己差不多的对象,而不是一个大人。
绘本就像是孩子梦想世界的延伸。看完了绘本,他们不应该对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有了具体的形象记忆而使想象终结,而应是他们光怪陆离的奇思妙想会在绘本故事里得到激发。
希望孩子们都能坐上荒井良二的书里大象巴士,看着天上的太阳风琴。去明媚的绘本世界里观光旅行。
下次和大家探讨下如何能做到和孩子一样去画画?
我们下次见咯!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