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希望/二十岁的那个月夜/能再回来/能重新活那么一次/然而/商时风/唐时雨/多少枝花/多少个闲情的少女/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插入瓶中”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想起席慕容的这首《千年的愿望》,不同的是林徽因与徐志摩再见时还是朋友,不该是空荡的枉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白落梅所写的林徽因传,写了黛瓦粉墙青石小巷的滋养,写了随父旅行游学,写了伦敦雨雾的朦胧浪漫,写了灿烂温暖的俗世生活,写了不可企望的辉煌事业……但作者不是端着学者的研究来写林徽因,是怀着热爱在写她心中那朵洁净的莲。作者悄然地走近,氤氲在林徽因的种种情结里。“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林徽因的洁净而不单一的内心世界慢慢地绽放,而作者把最浓的那一瓣给了徐志摩。他们的爱是这本书的灵魂,他们在伦敦的那份缱绻已定格。光影流年,年少的萌动与热烈,怎么会忘却?看似云淡风轻,真的可以成为远山上的静静的月吗?人生是回不去的……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决然地选择退却逃离,身后是凋零的落花,给落寞的徐志摩,因为张幼仪的存在?徐志摩绝情地与张幼仪离婚,但迎来的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二人。林徽因沉静,她怕梦幻生活的支离破碎,不如俯落尘埃,尽尝人世清欢,徐志摩的烟尘味太淡。她怕轰轰烈烈之后的颓丧,她要的是优雅平和。林徽因不要绚烂极致,她是清雅的莲花。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白落梅说这是徐志摩在茫然失措里为自己的伤痛狡辩,用诗告诉别人这一切都是偶然。人生如浮萍,偶然遇见,雨滴落,流水的缓急,偶然分开远逝。可是他又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中,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他只能无奈地失去了与林徽因的因缘。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故作轻松地想要忘却,他们果真没有了缠绵。白落梅说是林徽因理智超越了情感,以一种优雅平和的姿态端然于红尘之上。是的,她没有如鸠鸟醉食桑椹那般念恋爱情,她有她的优雅,因为她的学识,她的修养,或许还有她心底的隐痛吧。徐志摩是有妻子的,而林徽因的妈妈是林长民的二房,她知道她母亲的境遇如何不堪。她的优雅也不愿成为徐志摩婚姻的伤痕,但徐志摩还是因此而离了婚,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多年后张幼仪还责怪林徽因,怪她既爱了徐志摩,却不和他在一起。
林徽因选择了另一瓣心香。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成了一场梦,尘封在记忆的深处。徐志摩成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家的座上客。他们重新开始了他们的际缘。也许很多人会渐淡去他们康桥的眷恋,而更感动于他们那朋友的交心。他们从容地相处,煮茗夜话,探讨文字、诉说心情,他们之间超脱了爱情,相见就是愉悦,无需掩饰,轻松地释放每一样情绪。她与他之间是有人说的那种“第四种情感”吧,热烈的徐志摩不适合成为厮守一生的爱人,但可成为最信赖的知己。
三一年的三月,林徽因在香山双清别墅养病,悠闲自在,日子静好。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可林徽因的眼中,生活充满诗意,美丽悠然,在香山上的万物皆有性灵,她游走其中。徐志摩常来山上,成为她洁净的知己。而三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司“济南号”邮政飞机撞上白马山,机毁人亡!这一天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划上一个休止符。这是个意外,令人心痛!不知为何,以前的记忆里一直以为徐志摩是因为要赚钱,乘坐便宜的飞机,来回奔波于上海与北京之间,陆小曼的奢侈的生活让徐志摩难以喘息。读这本书时才改变了这个念头,原来他是来北京参加林徽因的演讲报告!
林徽因的世界里攸然暗下一束阳光。世俗的生活温吞吞地熨贴,然而没有文学的信仰与交锋,便也失却了美丽诗意。林徽因把失事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在卧室以纪念徐志摩,她写《悼志摩》,在她的悲伤里,我们读到她对志摩的爱,爱他的纯粹。“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
有人说林徽因《悼志摩》没有陆小曼《哭摩》感人,或许吧,但林徽因是懂得徐志摩的。他的每一个动作,他的每一句言语,他的每一丝的冲动,她都明白,她敬他的这份纯粹,她也谢他给予她的影响。致给胡适的信里,多次说到志摩,徐志摩的死,成为她心头一道抹不去的隐痛。生死的离别,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时光葱茏,爬满一格又一格,剩下的是回忆。写下《记忆》――“断续的曲子,最美或最温柔的/夜,带着一天的星。/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野荷的香馥,/每一瓣静处的月明。/湖上风吹过,头发乱了,或是/水面皱起像鱼鳞的锦。/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不着痕迹,谁都/认识那图画,/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
锦瑟年华,因为遇见而美丽,因为懂得而难舍,而今徐志摩轻轻地走了,安静地倒影在林徽因的记忆里!回不去的怅惘里泛起的是昏黄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