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来定义,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它影响着人们在思想、情绪、行为上,表现出一种力求完美的倾向。过度的“完美主义”,会自我强迫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表现出强烈的抑郁、焦虑。
家庭教育中,当父母为孩子制定的目标太大太完美,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对孩子的成绩粗暴评价成或者败,经常批评孩子,加之学校的考试、评比、老师的议论、同学间的竞争,更加剧了“完美”的标准。许多孩子达不到这个标准,或者某一方面达不到,长期的挫折感,会让孩子对任何人的评价都非常在意,会感到自卑,怀疑自己,甚者厌恶旁人,可能产生一些心理疾病,有时候也会为了完美剑走偏锋,作出一些自己不能承受的事情。
追求完美,并没有错。完美的目标定的过急过密过高,却会给孩子造成负担。可以把完美的目标,划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定一个实际的、孩子足够达到的小目标,既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能促进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还能锻炼孩子的承受力和足够的成就感。这样,过程和目标,都将是孩子成长中珍贵的记忆!